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半身汗

半身汗

证名。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:“半身汗者,汗不遍身,或上或下或左或右,乃气血偏衰,阴阳不相接洽之候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九:“夏月止半身出汗,皆气血不充,内挟寒饮所致,偏枯及夭之兆也。大剂十全大补、人参养荣、大建中辈加行经痰药治之。若元气稍充,即间用小续命汤一剂以开发其表,或防己黄芪汤加川乌以散其湿。”《中医临证备要》以下肢瘫痪证,汗出多在胸部以上,患处无汗,为上半身汗出。参见偏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巨虚下廉

    见下巨虚条。

  • 白耳子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白木耳,详该条。

  • 彝医植物药

    民族药著作。李耕冬等编。载彝医植物药106味。涉及药用植物53科151种。重点论述彝医配方用药经验,彝汉医用药的异同。书后附药物图谱116幅。1990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草河车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邪所

    病邪侵入的部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无中其经,邪所乃能立虚。”高士宗注:“使病无中其经,庶受邪之所,乃能立虚。立虚者,使邪即去毋容缓也,此微泻兼补之法也。”

  • 栝楼壳

    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即栝楼反,详该条。

  • 七恶

    证名。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。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,往往与五善并称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“烦躁时嗽、腹痛渴甚,或泄利无度,或小便如淋,一恶也;脓血大泄,肿焮尤甚,脓色败臭,痛不可近,二恶也

  • 闭藏

    指生机潜伏闭藏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

  • 气分寒

    指寒之在气分者,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。宜桂枝加附子汤,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。

  • 断交

    即龈交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