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方。硫黄不拘量。以柳木槌研细,生姜汁调,炊饼,再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米汤送下。治寒呕,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。
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,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。详酒剂条。
《外科真诠》方。锅煤一两,松香(童便淬三次)、杏仁、青黛各七钱,铅粉一两半,铜绿三线,乳香(去油)、没药(去油)各五钱,冰片、麝香各一钱。为末,烛油调膏,敷患处。治久年烂脚,小儿头疮,及汤火疮毒。
病证名。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。明·张三锡《医学六要》:“久病或服克伐药,吐涎不止,脉大无力,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。”治宜理脾和胃。用六君子汤加减。
见《科学的民间草药》。即香加皮,详该条。
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即半边旗,详该条。
骨名。即脊柱骨。详该条。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指分娩。②病名。指临产时忽然晕厥。
寒热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脓积寒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