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注候》:“注之言住也,言其连滞、停住也。风注之状,皮肤游易往来,痛无常处是也。由体虚受风邪,邪气客于荣卫,随气行游,故谓风注。”治用烫熨、针石、导引等法,或服白术散等方。参见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山药、茯神各三两,当归、泽泻、黄柏(盐酒炒)各一两半,山茱萸、枸杞子、龟板(醋炙)、牛膝、黄连、牡丹皮、鹿茸(酥炙)各一两,甘草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川楝子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脑疽之易破者。见脑疽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2卷,已佚。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。即瘙疳。见该条。
推拿方法名。即喉科擒拿法。见擒拿法条。
病证名。此由患疫喉火邪结于肺胃所致之气促症状,为肺气欲绝之候。若喉烂甚者尤危。详疫喉条。
病名。见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卷上。即风牵睑出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