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提举司副提举
元代医官职称。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从六品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从六品。
旃,音毡,zhān。见《药物学大成》。为番泻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即绿矾,详该条。·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厥阴是阴经之里,故为阖。
医家以笔记、短文、随笔等形式,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。
见《青海药材》。为车前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疮疹蕴热积毒,余毒上攻,惊惕狂躁不宁,口齿烦躁,或咽干口舌生疮。宜清热化毒,用五福化毒丹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颜筱园《眼科约编》。即瞳神欹侧。详该条。
见医药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昆秀,号璞斋,安城(今广西境内)人,精于儿科,善治痘疹,撰有《麻科活人全书》(1748年后改名《郑氏瘄科保赤金丹》或《郑氏瘄略》)。
恶即畏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恶:肝恶风。”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,眩晕抽掣,故恶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