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前胡半夏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芋根

    见《汉书·颜师古注》。即芋头,详该条。

  • 益母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益母草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芪酒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方。黄芪、防风、细辛、独活、川芎、牛膝各一两半,附子、川椒、炙甘草各一两,川乌、山茱萸、秦艽、葛根各七钱。浸酒,晨、午、夜服三次。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。若虚加肉苁蓉;下利

  • 舌胀

    即舌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以顺应四时之气的观点,把一天划分为四时,运用于诊断治疗,故名。论中把一天中的时间来比喻一年,按四季划分,即早晨象春天,中午象夏天,傍晚象秋天,夜半象冬天。用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

  • 脾中风

    古病名。又名脾脏中风。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。主症为发热,形如醉人,皮目瞤动,短气,腹满,身黄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中风者,翕翕发热,形如醉人,腹中烦重,皮目瞤瞤而短气。”《

  • 孟河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介石。江苏江宁人。长于儿科诸证,于1725年撰《幼科直言》一书(1726年刻行),其书简明不繁,采取直言无隐之意,并辑有儿科验方。

  • 王氏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王士雄撰。分正续编,正编2卷,原名《回春录》;续篇8卷,原名《仁术志》。约成书于1843年。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、杂病等治疗验案。不分门类,每证自成一案。王氏论病,溯因辨证,处方强调随证变化

  • 内伤发斑

    病证名。斑的类型之一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内伤发斑,轻如蚊迹疹子者,多在手足,初起无头疼身热。”又名内伤斑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内伤斑者,胃气极虚,一身火游于外所致。”治以补虚为主。用调中益气汤、黄

  • 老鼠乳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老鼠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