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哮

冷哮

病名。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。”多由感受风寒,邪入肺腧,寒饮内停,痰阻气道而成。症见呼吸气急,喉中有哮鸣声,咳吐清稀粘痰,苔白滑,脉弦紧等。治宜温肺以劫寒痰,如温肺汤钟乳丸冷哮丸等。亦可采用灸法,并以三建膏护肺俞穴。或选用定喘汤夺命丹三白丸等方。亦可由表寒内热肺气失宣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喘》:“哮喘遇冷则发者,有二证。其一属中外皆寒,治法乃东垣参苏温肺汤、调中益气茱萸汤紫金丹劫寒痰者是也。其二,属寒包热,治法乃仲景、丹溪用越婢加半夏汤等。”参见寒包热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殗(yè 叶)殜(yè 叶)

    古病名。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。见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,以其初得,半卧半起,号为殗殜。”可用吃力伽(白术)丸治之。参见传尸条。

  • 正念

    气功术语。指练功时杂念已排除,头脑保持高度的练功意念。元·陈虚白《规中指南》说:“盖无念之念,谓之正念。”

  • 胃怯汗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胃虚汗。详该条。

  • 山鸡茶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九节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移指

    切脉指法。切脉布指时,发现寸、关、尺三部脉形有显著不同,就不能按照平常指距平布,必须根据实际情况,移动指距。例如患者寸脉涩而尺脉滑,或前小后大,布指时可将布于寸脉的食指后移,以便完整地摸到尺部的脉形。

  • 丹田呼吸法

    气功功法。见胎息条。

  • ①闭眼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阴气盛则瞑目。”②古义与眠通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壮者之气血盛,……故昼精而夜瞑。”

  • 伤寒指掌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吴坤安撰于1796年。吴氏所说的伤寒,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。本书辨析伤寒、温热病证治,伤寒推崇王宇泰、喻嘉言、柯韵伯等;温热悉遵叶天士、薛生白学说。条理清楚,论述颇精。卷1辨类伤寒及

  • 司马子微

    【介绍】:即司马承桢。见该条。

  • 伤寒发颐

    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伤寒发颐亦名汗毒。此因原受风寒,用药发散未居,日久传化为热不散,以致项之前后结肿疼痛,初起身热口渴者,用柴胡尽根汤清热解毒,患上红色热甚者,如意金黄散敷之。初起身凉不渴者,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