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,多属五脏虚损所致。参见经漏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菝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密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黄药子,详该条。
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。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,形体瘦弱,但胃火亢盛,多食善饥,烦躁易怒,表现气盛形虚;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,形体肥胖,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,表现形盛气虚。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,往往病情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多由心肝二经热毒上攻,蕴结不散所致。发于眉至额部,初起肿胀,色黑质硬,剧痛;甚则闷乱呕逆,溃烂成疮。治宜泄火解毒。内服清瘟败毒散,外敷止痛拔毒膏。
病证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上胞下垂。详该条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三。即熏法。见该条。
见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。即产后完谷不化。详该条。
即膀胱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