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路路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臑会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淙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先学儒,因好养生及医术,乃钻研各家之说,并结合多年临证心得,编成《诸证析疑》一书,后由其八世孙余昭令于1746年(乾隆十一年)编次刊刻。其子余小亭、余仰
书名。又名《新镌医论》。3卷。明·王肯堂撰于1602年。第一卷论述痘疹、惊风的病因、诊断和治法;2~3卷主要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,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、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海金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脾胃虚寒吐,详该条。参寒吐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脉象。脉上溢于鱼际。为阳气关闭于外,阴气格拒于内,故称。《难经·三难》:“遂上鱼为溢,为外关内格,此阴乘之脉也。”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香寄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白秃疮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