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余粮丸

余粮丸

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方。余粮石(醋煅)一斤,海金沙(醋炒)、豨莶草(酒炒)、益母草(蜜、酒炒)、百草霜(醋炒)、茵陈(酒炒)、乌龙尾(醋、酒炒)、陈皮白蔻仁砂仁(姜汁炒)、松萝茶、木香生地黄(酒煮,晒)、当归身(炒)、白芷香橼川贝母(去心)、川椒延胡索(酒炒)、漆渣(炒烟尽)各二两,皂矾(浮麦、醋炒)、香附(童便浸,盐酒炒)各四两。用大枣六斤,煮取肉作丸,豌豆大,每次晨服七丸,晚服八丸,开水送下。治脱力劳伤黄病,及黄胖病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註金匮要略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高学山约撰于1872年左右。高氏融合前人学说,发挥个人的见解以注释《金匮要略》,对杂病的病机、诊断、方义等阐析较详。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唯心或主观、附会的解释。原稿分为四册,末册佚去二

  • 足三阳经

    即足阳明胃经、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。其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项背及下肢抵达足部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:“足之三阳,从头走足。”

  • 香椿铃

    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香椿子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转脉漏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由起居、饮食失节,复为邪毒内侵而致。症为初起颈项肿块,疼痛寒热,日久化脓破溃,渗流脓水。宜内服连翘散。相当于颈部化脓性或结核性的窦道。

  • 傅氏女科

    见傅青主女科条。

  • 狗屎豆

    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瘿瘤

    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上。即瘿与瘤的合称。或单指瘿。参见瘿条。

  • 腐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豆腐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乍疏乍数

    脉搏节律不匀、散乱无章、时快时慢之象,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,病情危笃之候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(脉)乍疏乍数曰死。”

  • 李文来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昌期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医术,与汪昂同时并稍晚,曾把汪昂所著《医方集解》、《本草备要》二书分类排纂,撮要合编,并补充部分伤寒、杂证,末附汪昂所作《三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