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暑咳嗽

伤暑咳嗽

病证名。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。多因触冒暑湿,或热甚于中,或气虚身弱,偶感时行,内外相挟,蒸酿胸胃之间,上熏于肺所致。《古今医鉴·咳嗽》:“伤暑咳者,脉数,烦热引饮,口燥,或吐涎沫声嘶咯血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暑咳嗽之症,身热引饮,内热烦躁,外反恶寒,或身痛口渴,咳嗽身倦。”脉濡软或虚或数。若身热引饮,内热烦躁者,用石膏知母汤;身痛口渴,外反恶寒者,十味香薷饮泻白益元散;外冒暑邪,内伤积热者,凉膈散;脉虚身热,虚身乏之人,清暑益气汤。参暑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圆红散

    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二十号损象方。炙没药、降香各三钱,细辛四钱,桃仁、延胡索、白蒺藜各一两。为末,每服一钱,紫荆皮煎汤送下。治痧症血郁不散。

  • 常用中草药手册

    书名。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。本书选录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种,按其主要的医疗作用分17类。对每种草药均附以简要介绍和插图,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。196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白针

    针法之一。指单纯针刺,不用温针等其他辅助方法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但其孔穴与针无忌,即下白针,若温针讫,乃灸之。”

  • 张醴泉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筱衫条。

  • 瘫痪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又名瘫痪风。指四肢不用的疾患。《医贯·中风论》:“瘫者坦也,筋脉弛纵,坦然而不举也;痪者涣也,血气涣散而无用也。”多由肝肾亏虚,气血不足,复因邪气(如风寒湿热痰瘀等病邪)

  • 温热

    ①病因。同温邪或热邪。亦有以邪轻为温,邪重为热;渐感为温,速发为热;冬春为温,夏暑为热。实际上差别不大。②病名,即温病。如《温热经纬》以此作为外感热病的总称。③温病分类名称。病因由于热而不挟湿的,称为

  • 断绝

    证名。又称断泄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十九。详断泄条。

  • 肺疳

    五疳之一。又名气疳、疳。由于乳食不调,壅热积滞,传伤肺经所致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肺疳,气喘,口鼻生疮。”肺属金,色白,主皮毛,所以除上述症状外,还有面白咳嗽,毛发枯焦,肌肤干燥,鸡皮疙瘩,恶寒发热,

  • 痰蒙心包

    即痰迷心窍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清金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莱菔子(蒸熟为末)一两,皂角(烧存性)三钱。为细末,姜汁煮糊为丸。治食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