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杂病论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托

    又称托法。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,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。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,尚未溃破者,用黄芪、当归、川芎、穿山甲片、白芷、皂

  • 落头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。即环项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十九号大畜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蒺藜散,见该条。

  • 腰热

    指腰部有热的感觉。见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。腰为肾之府,肾虚或邪气在肾,可见腰热。《医学纲目》卷五:“热在腰或痛属肾。肾居腰,肾热则当腰亦热。”参见发热条。

  • 三黄丹

    《外科传薪集》方。大黄三两,黄柏一两,黄连三钱,煅石膏二两,炉底灰少许。为细末,黄连水调敷患处。治风毒黄水疮。

  • 虚劳

    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治》。又作虚痨。包括气血、脏腑等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某些具传染性、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(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)。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,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(

  • 古代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目科正宗》。多用老竹制成(见图48)。用以治疗睑废、倒睫拳毛等。图48

  • 通乳

    指通下乳汁,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。详见催乳条。

  •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

    见大观本草条。

  • 幼科汇编

    儿科学丛书。肖绍渠编,刊于1913年。为《幼幼集成》、《达生编》、《遂生编》、《福幼编》及《引痘新法》五书的合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