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析疾病证候。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,参见辨证论治条。
痰证之一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即风痰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龟板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洪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即妊娠。详该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方。炮附子、独活、天麻、桂、当归各一两,防风、川芎、丹参、草薢、菖蒲、黄芪、细辛、山茱萸、白术、菊花、牛膝(酒浸,焙)、枳壳(麸炒)、炙甘草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,加生姜三片,水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属八瘕之一。多因暑月行经时,劳役恚怒所致。症如半杯下覆,游移腹中不定,痛连两胁,上下引心而烦,不得太息,两足痠软枯瘦,久立则痛,遗尿失精,便难盗汗,妨碍饮食,时欲呕吐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四。即十奇散,见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加味逍遥散第一方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潆溪。邰埭(原属江苏甘泉,后属江都)人。少时随父习医,好读书,钻研医术,治瘟疫宗吴又可。撰有《五经分类本草》、《类方续选》等书,皆未刊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