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斋直指方
见仁斋直指条。
见仁斋直指条。
病证名。喘,指喘嗽;胀,指腹部及肌肤肿胀。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,其关键在于肺、脾机能的异常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凡喘嗽之证,若小便不利,则必生胀,胀则必生喘。要分标本先后,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颅息。见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油桐子,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本书是对赵献可《医贯》一书所作的书评,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,逐段加批的形式,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、治则,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。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存在的拘泥于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韭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胆。见《千金要方·胆府脉证第一》。即中精之腑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阴虚精亏血少所致的眩晕。《杂症会心录·眩运》:“如纵欲无节而伤阴,脱血过多而伤阴,痈脓大溃而伤阴,崩淋产后而伤阴,金石破伤,失血痛极而伤阴,老年精衰,劳倦日积而伤阴,大醉之后,湿热相乘而伤阴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枸杞叶之别名,详枸杞条。
出《嘉祐补注神农本草》。为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。即玉门或曰阴户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