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闷乱烦热之状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参见闷瞀条。
①类中风之一。又名中寒。由于暴中寒邪所致。《医宗必读·类中风》:“寒中,身体强直,口噤不语,四肢战掉,卒然眩晕,身无汗者,此寒毒所中也。”治宜温里散寒。用姜附汤或附子麻黄汤加减。重证先用苏合香丸以开其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任脉络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铁镜》。指脐周绞痛的疝气。详小肠气痛条。
指灸治。《左传》成公十年:“疾不可为也。……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。”
即复方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奇之不去则偶之,是谓重方。”详复方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因误食鼠粪污染之食物所致的黄病。《杂病广要·黄疸》:“鼠疸。鼠盗饮食五谷。遗粪在内。人不拣择。误食则生黄。”治用神仙解毒万病丸。参见黄疸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黄连(酒洗)、黄芩(酒洗)、栀子(姜制,炒黑)、滑石、知母(盐酒拌)、犀角、甘草、人参、麦门冬、茯神各一钱,生姜三片,大枣三枚,灯心一握。水煎服。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,神昏。
病名,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小腹痈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