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拦路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大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。初起寒邪在表,恶寒,身热,无汗,沉迷;如表寒化热,则必热势增高,心烦,口渴;如便秘,小便黄涩者,则为热邪传里之候。初起表寒,治宜辛温解表
指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二:“脾中寒之状,心腹胀,四肢挛急,嗳噫不通,脏气不传,或秘或泄。”治宜温脾散寒为主。选用不换金正气散、附子五积散、姜附汤、温脾丸等方。
病名。指因情绪失常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所致的下利。《症因脉治·痢疾论》:“七情内伤痢之症,初起先见饮食难化,后复大便不实,时常清泄,久久不愈,渐下脓血。”治宜消补兼施,健脾化积,用枳术丸、参苓白术散等方
见《新本草纲目》。为乌梢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乳香(去油)、血竭、巴豆霜、老君鬚、母丁香、连翘、没药(去油)、沉香、木香、苦丁香各一钱二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芡实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一至二丸,空腹酒送下,得大便二、三次后,用冷粥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文河。新城(今浙江富阳)人。潜心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诸书,对医学多有成就,名于时。卒年79岁。
书名。1卷。原题清·寄瓢子述。初附于《三家医案合刻》之后,刊于1831年。此书内容与《温热病指南集》大致相同。内容详参温热病指南集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瞳子散大、瞳人散杳、瞳神阔大、瞳人开大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瞳神散大,而风轮反为窄窄一周,甚则一周如线,……若初起即收可复,缓则气定膏散,不复收敛。”病久或失治,黄精(晶状体)可变混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