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。一般每次5~7壮。适用于疮疖初起,毒虫咬伤,瘰疬,肺结核等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猪膏、生姜汁各二升,青蒿汁、天门冬汁各一升。用微火,银器内熬成膏,每服一匙,不拘时酒汤调下。治肝劳实热,关格牢涩,闭塞不通,毛悴色夭。
古刺法名。①指针刺浅深不同的三种刺法。即先刺至浅层,再较深的刺入,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,以产生针刺感应,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……始浅刺之,以逐邪气而来血气;后深刺之,
①即女子胞。《千金翼方·杂病》:“重者子宫下垂。”详女子胞条。②经外奇穴。位于中极穴旁开三寸。
中风证候类型之一。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中风论》。即“邪入于腑”(《金匮要略》)。病情较中脏略轻。症见猝然昏倒,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,言语困难,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
同身寸之一。以患者本人内、外眼角间宽度为1寸量取穴位,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头部横寸:以眼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。”
见《青海药材》。为车前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指龋齿蛀空之牙痛。属齿龋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指唇肿粗厚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模樝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