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,官阶从八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尺泽前下一寸,直对中指处。主治甲状腺肿大,上肢麻痹,前臂痉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白茅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调经门》。指月经过少,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葱须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肺胃热壅,火毒上冲咽喉所致。本病发病急剧,喉核肿痛迅速,疼痛可连及耳窍,其表面有黄白色之脓点,疼痛难咽,寒热大作,口臭便秘。治宜疏风解毒,泻火消肿。用清咽利膈汤加减。参见乳蛾条。本病类今之急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白果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蓖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