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代医官职称。为该院低等医官,位处同监之上、提点之下。参见御药院条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董炳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又称断泄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十九。详断泄条。
即耳上,见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厥阴、少阴之会。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另说:“在内踝上八寸”(《千金要方》);“在内踝上一寸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
病名。指冲脉脉气逆乱的疾患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冲脉为病,气逆而里急。……一曰寒逆,阳不足也。脉来中央实坚,经至关、尺寸俱牢,直上直下。症见胸中寒,少腹痛,中满暴胀,疝瘕,遗溺,胁支满烦,
病因六淫之一。暑为阳邪,多在夏季致病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。”临床表现高热、口渴、脉洪大、多汗等。因易耗气伤津,故又常出现体倦、心烦、口干等症。暑邪每易夹湿,表现为暑湿证。参见暑湿条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粤万年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