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万病紫菀丸

万病紫菀丸

医垒元戎》方。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(汤洗七次,焙干)、柴胡厚朴(姜制)一两,炒桔梗茯苓(去皮)、皂角(去皮弦子,炙)、桂枝、炮姜、黄连、炮川乌(去皮)各八钱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出汗)、巴豆(去皮膜、油、研)、人参羌活独活防风各五钱。为末,入巴豆研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至七丸,食后,临卧生姜煎汤送下。治脐腹久患痃癖如碗大,及诸黄病,每地气起时,上气冲心,绕脐绞痛,一切虫咬,水病,蛊病,反胃吐食,呕逆恶心,饮食不消,天行时病,妇人多年月露不通,或腹如怀子多血,天阴即发;又治风疾,顽痹不知年岁,昼夜不安梦与鬼交,头白多屑,或哭或笑,如鬼魅所着,腹部生疮;痔漏肠风(酒送下),赤白痢(诃子煎汤送下),脓血痢(米饮送下),堕伤血闷、四肢不收(酒送下),蛔虫咬心(槟榔煎汤送下),气噎忧噎(荷叶煎汤送下),打扑伤损(酒送下),中毒(帚灰、甘草煎汤送下),一切风(升麻煎汤送下),寸白虫(槟榔煎汤送下),霍乱(干姜煎汤送下),咳嗽(杏仁煎汤送下),腰肾痛(豆淋汤送下),阴毒伤寒(温酒送下),吐逆(生姜煎汤送下),食饮气块(面汤送下),时气病(井华水送下),脾风(陈皮煎汤送下),头痛(白开水送下),心痛(温酒送下),大小便不通(灯心煎汤送下),吐水(梨汤送下),小儿天风吊搐(防风或防己煎汤送下),小儿疳痢(葱白煎汤送下),小儿乳食所伤(白开水送下),妇人月经不通(酒煎红花送下),妇人腹痛(川芎煎汤送下),怀孕半年后胎漏(艾叶煎汤送下),有子气冲心(酒送下),产后血晕痛(酒送下),血气痛(酒煎当归送下),产后心腹胀满(豆淋汤送下),难产(益智仁煎汤送下),产后血痢(当归煎汤送下),赤白带下(艾叶煎汤送下),内外伤寒(粥饮送下),室女血气不通(酒送下),子死腹中(莱菔子煎汤送下);并治小儿惊厥,大人癫狂,妇人身上顽麻,状如虫行,四肢俱肿,呻吟等疾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循经选穴法

    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。又称本经选穴法。本法早在《内经》中已有论述。所谓“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”。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。《针灸问对》:“病随经所在,穴随经所取,庶得随时应变之理。”又

  • 山葡萄根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即蛇葡萄根,详该条。

  • 傅氏女科全集

    见女科、产后编条。

  • 疾医

    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之一种,又指该科医生。据《周礼·天官》记载,周代医学分科有食医、疾医、疡医、兽医等几种。疾医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。

  • 奶浆藤

    ①见《贵州药用植物目录》。为通光散之别名。②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萝藦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蚕连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蚕退纸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面水鸡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独脚乌桕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单行

    药物配伍的七情之一。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指单用一味药,以起应有的效能。如甘草汤、独参汤等。

  • 金形之人

    “阴阳二十五人”之一类型。出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》篇。其外貌特征为“方面,白色,小头,小肩背,小腹,小手足,如骨发踵外,骨轻。”性格特征为“身清廉,急心,静悍。”体质和发病特点为“能(耐)秋冬不能春夏,

  • 普映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德兴(今江西德兴)人。精通医术,武宗(1308~1311)时为太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