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即子死腹中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中期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宁海(今浙江宁海)人。任桐城(今属安徽)县尉时,因见当地巫术盛行,不信医药,曾发动医家主持编校医书,撰成《伤寒救俗方》一书,在普及医药方面起了一定作用。
病证名。《胎产秘书》:“凡妊娠小腹虚胀,因食硬物伤胎,胎即受病,传于脾胃,胃气虚冷,下逼小肠,若奔豚腰重,或大便闭涩,两胁虚鸣、宜服胜金散,温中下气,胎自安矣。”(吴萸、陈皮、熟军、干姜、川芎、厚朴)
验方著作。元·沙图穆苏撰。15卷。约刊于1326年。本书分为诸风、心气痛、疝气、积滞、痰饮、喘嗽、羡补、头面、口眼耳鼻、发齿、咽喉、杂治、疮肿、妇女、小儿共15门,计310余方。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
中医眼科外治方法。将制作好的膏、丹、散等眼药,用特制的骨针或玻璃棒蘸药少许,点入眼内或患处。
泛指胸腹腔中的五脏六腑。《灵枢·本脏》:“视其外应,以知其内藏,则知所病矣。”
休息痢类型之一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由外感失表,过早止涩,邪伏肠胃所致。详休息痢条。
方书名。1卷。宋·王硕撰。约刊于十二世纪末期。本书选方以《三因方》为基础,参考其他有关著作并选录其常用或重要的方药编成。首记人参、甘草、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;次载三生饮、姜附汤等常用
指大便秘结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太阴之厥,则腹满胀,后不利。”参见大便秘结条。
经穴名,代号SI2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小指尺侧,第五掌指关节前方,掌指横纹端凹陷处,赤白肉际,握拳取穴。一说“在手小指外侧,第二节纹头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来自尺神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