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诗词古文>常景生平

常景生平介绍

(?—550) 北魏河内温人,字永昌。有才思,雅好文章。初为律博士,后为门下录事、太常博士,宣武帝正始初参与论议律令。累迁积射将军、给事中。延昌初受敕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,孝明帝即位,敕撰太和之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余卷。孝明帝孝昌初参与镇压杜洛周起事,为义军所俘。后落入葛荣手。荣死,景得还朝。孝庄帝永安二年除中军将军、正黄门。参议正光壬子历。节闵帝普泰初除车骑将军秘书监,封阳县子。>>查看常景的诗词古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绍威

    罗绍威(《旧唐书》作罗威,877年-910年),字端已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)人,唐末五代军阀,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。888年,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。898年,继任节度使。后升为检校太傅、兼侍中、长沙郡王。904年,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,加检校太尉、进封邺王。905年,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援助下,诛杀魏博牙兵,根除了延续二百年的牙兵之患。但是,自己也是元气大伤,只得依附朱温。后梁建立后,罗绍威被加封为守太傅、兼中书令,深受梁太祖朱温信任。910年,罗绍威病逝,年仅三十四岁,在镇十七年。追赠尚书令,谥号贞庄。

  • 洪希文

    元(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)字汝质,号去华山人,莆田人,洪岩虎之子。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,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,年八十五岁。尝官训导。希文的诗风,清遒激壮,有续轩渠集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。

  • 张琦

    张琦,字二韩,又字而韩,无锡人。甲戌进士,官礼部主事。著有《桃山逸草》。

  • 傅于天

    傅于天,字子亦,号览青,咸丰至光绪初叶人士。清彰化东势角(今台中东势镇)人,一作朴仔口庄(今丰原市朴子里)人,又作翁仔社人。为邑生员,二十六岁卒。曾构草堂于东势峰下、大甲溪边,额曰“肖岩”,躬率子弟耕读于其间。与吕氏兄弟、丘逢甲曾同游台南,唱和之作集为《竹溪唱和集》。

  • 蔡添福

    蔡添福(1869~1936),字实奇,亦曰石奇,又号植祈,别署卐华市隐。艋舺人(今台北万华)。生性和易,喜结交忘年友。清季赴县试,诗题为〈桐遇知音已半焦〉,忘书一字而落第。学识颇丰,最解理义。现有蔡氏诗作即据《台湾新报》、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三六九小报》、《诗报》,及黄卧松编《鸣鼓集》、赖子清编《台湾诗海》、曾笑云编《东宁击钵吟前集》等编辑校录。

  • 魏徵

    魏徵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,钜鹿郡(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,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)人,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直言进谏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“贞观之治”的大业,被后人称为“一代名相”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,魏徵病死。官至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谥号“文贞”。葬礼从简。同年入凌烟阁。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。著有《隋书》序论,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齐书》的总论等。其言论多见《贞观政要》。其中最著名,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---《谏太宗十思疏》。

  • 睢景臣

    睢景臣(约1264~约1330),元代著名散曲、杂剧作家。一作舜臣,字景贤,或作嘉贤,江苏扬州(今扬州市)人。一生著述甚多,著有散曲集《睢景臣词》。元钟嗣成的《录鬼簿》将其列入“名公才人”。杂剧有《莺莺牡丹记》、《千里投人》、《屈原投江》等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《哨遍·高祖还乡》。

  • 王若虚

    (1174—1243)金藁城人,字从之,号慵夫。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。调鄜州录事,历著作佐郎、平凉府判官,累官翰林直学士。金亡北归。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,反对险怪雕琢。有《慵夫集》、《滹南遗老集》。

  • 傅德称

    (1250—1335)元南安人,字季谟,号古直。六岁通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大义。长有文名。成宗大德初,以荐授漳州路儒学正。以《太极图》两铭合而讲之,听者悦服。改福州路三山书院山长,后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。

  • 姚景焘

    姚景焘,字世臣。姚思虞第三子,岁贡生。博学广研经史,应荐入府贡元,在邑主持文教。一时科甲咸出其门。曾助修县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