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诗词古文>郑兼才生平

郑兼才生平介绍

郑兼才(1758~1822)字文化,号六亭。福建德化三班硕杰人。清嘉庆三年(1798)解元。是福建名解元之一,《台湾县志》、《台湾府志》纂修者。>>查看郑兼才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他一生长期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等工作,为开发台湾、建设台湾献出毕生的精力与宝贵的生命,为中华民族、为台湾人民作出不朽的贡献。

  郑兼才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)。青年时期曾肄业福州鳌峰书院,为院长盂超然高足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考选拔贡,人国子监,深得祭酒王廷珍器重。旋考充正蓝旗官教习,游京师九载。嘉庆三年(1798)铨选福建闽清县教谕。同年,应戊午科福建乡试中式第一名。之后,历任福建安溪、建宁县教谕。嘉庆九年(1804)调台湾县教谕。嘉庆十年(1805),赴京参加乙丑科礼部会试未中。以后历科会试,由于当时封建考试制度的积弊,屡试均未第。

  嘉庆十年兼才会试落第后,复返台抵任,适逢同安蔡牵率武装攻占台湾鹿耳门、凤山、淡水等地,兼才奉命协力率众收复鹿耳门等处,以军功升江西长宁县令,兼才坚辞,调福建泉州府教授。其后,旋又到台湾任职多年,直至去世。

  郑兼才所到之处,修建学宫,振兴教育,移风易俗。“举凡乡国利病,须言于当事者,必大声疾呼”。在台任职期间,以崇圣兴学为己任,凡文庙、殿阁、明伦堂及名宦、乡贤、忠义、孝悌诸祠均勤加修建。曾撰写《代郡台请广乡试中式额及岁科试入学额初呈》、《募修台湾县学宫序》、《鹿耳门天后庙额跋》等各种文稿,表达了他对培育台湾地方人才,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关切。

  郑兼才更重视地方史乘的纂修工作。任台湾县教谕时,在倡修学宫、兴办文化教育等工作外,又与嘉义县教谕、安溪谢金銮合修《台湾县志》。他曾说“邑事之当举,独学宫哉,徵文考献,志乘其要也”。他担负《台湾县志》修纂的筹理谋划,并参与撰稿和编辑。亲笔撰写《申报续修台湾县志文》、《上汪制军论修台湾县志书》、《续修台湾县志列传》、《续修台湾县志后跋》、《上胡墨庄观察再订台邑志稿条记四条》等文稿。《台湾县志》修纂完成后,又受命与谢金銮合力修纂《台湾府志》,谢金銮因病归梓,兼才独力完成。

  郑兼才学问渊博,阅历丰富,为人宽厚,乐于助人,做事勤谨,竭尽全力。道光二年(1822),在台湾督建昭忠祠时,因劳累过度,中暑病殁,为台湾人民,为台湾的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时年65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子一

    王子一,名号,里居及生平均无考。元末明初杂剧作家。

  • 朱清

    宋元间杭州富阳人,字元子。自幼力学,以气节自许。宋末与叶李交好。李以劾贾似道,流漳州。友朋莫敢往省,清独往与之诀。元至元间李为尚书左丞,士趋附恐后。清独漠然,若未始有一日之雅者。李数遣人迎致,卒不往,以布衣终。居邑之东山,乡人咸称东山先生。

  • 汪士深

    士深字起潜,宛陵人。

  • 顾况

    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

  • 捧剑仆

    捧剑仆,咸阳郭氏之仆也。虽在奴隶,尝以望水眺云为事。遭鞭箠,终不改。后窜去。其诗用语极为清新,情真意切。

  • 赵汝茪

    赵汝茪guāng(约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),字参晦,号霞山,又号退斋,赵宋宗室,宋太宗第四子、商王元份七世孙,为赵善官之幼子。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。有词名,周密曾拟其词体作词,宋编的《阳春白雪》和《绝妙好词》均选其作品,《全宋词》辑其《退斋词》一卷,存词九篇。

  • 方从义

    元道士,贵溪人,字无隅,号方壶。居上清宫。工诗文,善古隶章草。画山水,极潇洒。

  • 萧至忠

    萧至忠(?-713年),兰陵(今山东兰陵)人,唐朝宰相,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。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,早年曾任畿尉,后历任监察御史、吏部员外郎,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,改任吏部侍郎。景龙元年(707年),萧至忠拜相,担任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。景龙三年(709年),升任侍中,依附于皇后韦氏。唐隆政变后,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,升任刑部尚书、中书令,封酂国公。开元元年(713年),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,意欲作乱,结果事情泄露。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,诛杀太平公主党羽,萧至忠伏诛。

  • 郭居敬

    元漳州龙溪人,字义祖。博学能文。性笃孝。亲殁,哀毁尽礼。尝取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事迹,序而诗之,以训童蒙。虞集、欧阳玄欲荐于朝,力辞不就,隐居乡里,以处士终。有《百香诗》。

  • 马稷

    字民立。吴郡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