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韦安石
韦安石(651年-714年)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朝宰相,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。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,早年以明经入仕,历任乾封县尉、膳部员外郎、并州司马、郑州刺史、文昌右丞、扬州长史、刑部尚书等职。他在武后、中宗、睿宗年间,四次被拜为宰相,官至尚书左仆射,阶至特进,爵至郇国公。后因罪贬为蒲州刺史,玄宗时再贬沔州别驾。开元二年(714年)病死于贬所。
- 曾迈
曾迈(一五七六—一六〇三),原名思道,字志甫。揭阳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(一五九七)举人。有《仙游稿》。事见清乾隆《揭阳县志》卷五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五。
- 赵鹤良
赵鹤良,字茂文。顺德人。明神宗万历时诸生。有《深竹閒园草》。清温汝能《粤东诗海》卷三九有传。
- 刘义隆
刘义隆(407年-453年3月16日),即宋文帝(424年-453年在位),小字车儿,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,宋武帝刘裕第三子,宋少帝刘义符之弟,母文章太后胡道安。初封宜都王,历任前将军、镇西将军等职,元嘉元年(424年)即位,在位三十年,年号“元嘉”。元嘉三十年(453年),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。时年四十七岁,谥号文皇帝,庙号太祖。
- 皇甫谧
皇甫谧(mì)(215年—282年),幼名静,字士安,自号玄晏先生。安定郡朝那县(今甘肃省灵台县)人,后徙居新安(今河南新安县)[1-2] 。三国西晋时期学者、医学家、史学家,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。他一生以著述为业,后得风痹疾,犹手不释卷。晋武帝时累征不就,自表借书,武帝赐书一车。其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。其实,除此之外,他还编撰了《历代帝王世纪》、《高士传》、《逸士传》、《列女传》、《元晏先生集》等书。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。在针灸学史上,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,并被誉为“针灸鼻祖”。挚虞、张轨等都为其门生。
- 张琰
一作张瑛,误。女诗人。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》存张琰诗3首、断句4,其中《春词二首》出《又玄集》卷下、《才调集》卷一〇;《铜雀台》一首出《文苑英华》卷二〇四、《乐府诗集》卷三一;残句皆出《吟窗杂录》卷三〇。
- 岳飞
岳飞(1103—1142),字鹏举,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(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)人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、战略家、民族英雄,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。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,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,缔造了“连结河朔”之谋,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,夹击金军,以收复失地。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,他的不朽词作《满江红》,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。葬于西湖畔栖霞岭。
- 王济
西晋太原晋阳人,字武子。王浑子。武帝婿。少有逸才,风姿英爽,好弓马,勇力绝人。弱冠拜中书郎,迁侍中。善《易》、《老》、《庄》,长于清言,修饰辞令。武帝亲贵之。以屡请武帝勿使齐王攸(武帝弟)归藩,忤旨,左迁国子祭酒。数年,入为侍中。后被斥,外移北芒山下。性豪侈,丽服玉食,尝以人乳蒸肫。善解马性,有马癖。后以白衣领太仆。年四十六卒。
- 盛彪
彪字元仁,号虎林,临安人。官至镇江学正。
- 孙镇
孙镇,字慧贞,玉田人。道光庚子进士,翰林院侍读晋墀女孙,攸县知县光燮女,范履福室。有《清风楼诗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