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诗词古文>刘处玄生平

刘处玄生平介绍

刘处玄,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——随山派创派者,字通妙,号长生子,莱州(今山东省莱州市)武官庄人,生于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七月十二日。侍母至孝,夙愿修道,因母在不敢违,清静固守。金大定九年(1169年),其母去世后,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,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。>>查看刘处玄的诗词古文

关中修炼

  大定九年冬天,王重阳率领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和丘处机四名弟子前往河南汴州。次年春天,王重阳在汴州逝世,遗命尚未悟道的刘处玄听从师兄谭处端的教诲。随后在马钰的率领下,四人将王重阳暂葬于汴州,接着前往长安和终南山,拜会王重阳的道友和德谨、李灵阳,以及其早期弟子刘通微、史处厚和严处常。大定十二年(1172年),又在马钰的带领下,众人将王重阳遗体迁葬于终南山,并在墓旁结庐为亡师守丧。

  大定十四年(1174年)守丧期满,于中秋节时,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和丘处机在秦渡镇真武庙夜话,这时刘处玄表示会以“斗志”为修炼方向。与同门分别后,刘处玄前往洛阳,混迹于处身市井和花街柳巷之中,以磨练自己的心性。

人物经历

  刘处玄(公元1147--1203)字通妙,一说字道妙,号长生子。东莱(今山东掖县)人。自幼丧父,事母谨孝,不慕荣华,清静自守。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,游寓齐豫,乞食炼形,重阳君去世后,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,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,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,花街柳巷炼性。与谭常有书信往来。大定十五年(公元1175)继任全真掌教,大定十六年(公元1176)返回掖县老家,大弘教法,金章宗闻风征请,待如上宾,官僚士庶络绎相仍,户外之履,无时不盈。承安四年(公元1198)乞归,赐名“灵虚”。

  泰和三年(公元1203年)仙去。至元六年赠“长生辅化明德真人”,世称“长生真人”。为“北七真”之一。以修炼、传承他的教理、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随山派. 简称随山派。

山东弘道

大定十六年(1176年),刘处玄返回家乡山东莱州武官庄,从此长期在山东弘道。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,他在武官庄兴建道观(后名灵虚观),并注疏《道德经》和《黄庭经》。大定二十三年(1183年)掌教马钰逝世,刘处玄与王处一合力办理他的丧事。次年,刘处玄在莱阳和登州主持斋醮时,信众目睹王重阳和马钰显灵。大定二十五年(1185年)谭处端逝世,刘处玄继任为全真教第四任掌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亿

    杨亿(974—1020)北宋文学家,“西昆体”诗歌主要作家。字大年,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浦城县)人。年十一,太宗闻其名,诏送阙下试诗赋,授秘书省正字。淳化中赐进士,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,官至工部侍郎。性耿介,尚气节,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。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,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。卒谥文,人称杨文公。

  • 洪震老

    元建德淳安人,字复翁。私淑杨简之学。仁宗延祐中,荐入上都,与时相书,陈时事,鲠直不讳。寻弃去,隐居不仕,讲道授徒。尤长于诗。有《观光集》。

  • 章楶

    章楶(楶音:杰)(1027-1102)字质夫,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治平二年(1065)进士,知陈留县。历任提点湖北刑狱、成都路转运使。元佑初,以直龙图阁知庆州。哲宗时改知渭州,有边功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2),除同知枢密院事。崇宁元年卒,年七十六,谥庄简,改谥庄敏。《宋史》有传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二首。

  • 钱俨

    钱俨(937-1003),字诚允,本名信,五代时期临安(今浙江杭州)人,吴越王钱镠之孙,文穆王第十四子。

  • 谢尚

    (308—357)东晋陈郡阳夏人,字仁祖。谢鲲子。博综众艺。王导辟为掾。袭父爵咸亭侯。庾翼镇武昌,数诣翼咨谋军事。迁南中郎将、豫州刺史。为政清简,有政绩。穆帝永和七年,桓温使尚率军屯寿春,进号安西将军。八年,为苻健将张遇所败,降为建威将军。后拜尚书仆射,复为豫州刺史,出镇寿阳。收容邺都流离乐工,并制石磬,东晋始备太乐。官至卫将军。卒谥简。
     

  • 邹兑金

    邹兑金(1599-1646),明末清初杂剧作家。字叔介,江苏无锡人,邹式金之弟。生平以济人利物为事,曾捐资创置放生池以泽及鱼鳖。崇祯丁丑年,他北上应考渡江泊金山寺,忽江中风浪大作,他倾资设救生船救人而耽误了应考,后其子邹忠倚得状元,世竟传为德报云。

  • 周遇圣

    周遇圣,淳安(今属浙江)人(明嘉靖《淳安县志》卷一七)。

  • 高適

    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
  • 颜曹

    生平无考。可能为初唐时人。一说与颜胄为同一人。《文苑英华》卷二〇五收其诗1首。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向秀

    向秀(约227-272年),字子期,河内怀(今河南武陟西南)人。魏晋竹林七贤之一。官至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向秀雅好读书,与嵇康、吕安等人相善,隐居不仕。景元四年(263年)嵇康、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,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,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、黄门散骑常侍、散骑常侍,与任恺等相善。向秀喜谈老庄之学,曾注《庄子》,“妙析奇致,大畅玄风”(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)。注未成便过世,郭象承其《庄子》余绪,成书《庄子注》三十三篇。另著《思旧赋》、《难嵇叔夜养生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