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诗词古文>游酢生平

游酢生平介绍

游酢(1053~1123),字定夫,建州建阳人。少颖悟,过目成诵。程颐一见,谓其资可适道。后程颢令扶沟,设庠序,教人召酢职学事。元丰五年,登进士,调萧山尉,改博士。以便养,求河清县。徽宗立,召为监察御史,出知和州,岁余,管勾南京鸿庆宫,居太平州。复知汉阳军,历舒、濠二州。罢归,寓历阳,因家焉。卒葬其处。酢操行纯粹,处事优裕,历官所至,民载之如父母。所著有《中庸义》、《易说》、《诗二南义》、《论语·孟子杂解》、《文集》各一卷。学者称廌山先生。>>查看游酢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少年时就聪慧过人,老师和名儒都十分推崇他。16岁以后就受教于族父游复和江侧等人,研读经书,擅长文学。熙宁五年(1072年),游酢举乡贡,到京城游学,拜见程颢,程称赞他“其资可以进道”。八月,程颢任扶沟县(今属河南)知县,提倡圣贤学说,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。在扶沟,他得颢亲炙,精研儒家经典,学识大有长进。

  元丰四年(1081年),游酢与杨时到颍昌拜程颢为师,著有《明道先生语录》。游酢和杨时南归,程颢目送他们,深有感触地说:“吾道南矣!”翌年游酢中进士,任越州萧山县(今属浙江)县尉。县衙内有积案10年得不到判决,一经游酢讯问,分析案情,即予结案。

  元祐元年(1086年),游酢被召升为太学录。翌年授博士(待次)。因生活困难,向朝廷请求外放,得任河清县(今属江苏)知县。当时范纯仁任知府,待游酢为国中贤士,遇有疑难政事,总是同他商量。后来范纯仁转任颍昌知府,推荐游酢担任府学教授。元佑八年,范纯仁回朝廷任宰相,任命游酢为太学博士。他和杨时到洛阳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,编有《伊川先生语录》。一天,游酢与杨时谒见程颐,程颐正在闭目静坐,他们两人在门外侍立。等程颐醒来,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,因而留下“程门立雪”的佳话。游酢在程颐席旁诵读张载的《西铭》,读后说:“这就是中庸的道理。”程颐先生称赞他有创见,能理解言外的道理,赞许他道德品质纯良,学问日益长进,办政事能力,也超过别人。

  宋哲宗亲政,罢范纯仁官,游酢请求调离京都。绍圣三年(1096年)赴任齐州(今属山东)判官。同年冬,他回建阳为父守孝。过两年,在家乡长坪廌山之麓建草堂,讲学著述,所著有《论孟杂解》、《中庸义》等。

  符二年(1099年),游酢调任泉州签判,赴任前,筑水云寮于武夷五曲,作为著书立说的处所,撰《易学》、《诗二南义》。次年十一月,徽宗即位,游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。他励精图治,议论士风,侃侃而言。次年,出知和州(今属安徽)。崇宁四年(1105年),主管南京鸿庆宫,居太平州。两任祠官后,于政和元年(1111年)复任汉阳军知军。以后任舒、濠州二州(今皆属安徽)知州。所到之处,政绩斐然,深受百姓爱戴。

  在濠州任上,因属官违法遭贬,游酢受到牵连,宣和二年(1120年)被罢知州,寓居和州含山县(今属安徽省)。宣和五年五月乙亥(二十三)日(1123年6月18日)病逝于寓所,终年71年。葬含山县车辕岭,谥号“文肃”。有文集10卷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善

    陈善(约公元1147年前后在世)字子兼,一字敬甫,号秋塘,罗源人。有《扪虱新话》十五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
  • 郑郧

    郑郧,字梦授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进士(明嘉靖《建宁府志》卷一五)。淳熙二年(一一七五)为融州教授(《岭外代答》卷一○),历静江府司法参军。八年,知保昌县(清道光《直隶南雄州志》卷四)。事见清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二二三。

  • 刘君锡

    刘君锡,字号不详,燕山(今北京西南)人,家甚贫。元时曾任省奏,性格方正耿介,不屈节,人有过必正色责之。约明代洪武中前后在世。时与邢允恭、友让、贾仲明等友善。善隐语,为燕南独步,人称“白眉翁”。所作杂剧有《东门宴》、《三丧不居》等,俱佚。《录鬼簿续编》于其名下著《来生债》一本,然《元曲选》存本属无名氏,今从刘著。

  • 刘邦

    刘邦(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—公元前195年6月1日),字季,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(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)人。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,汉朝开国皇帝,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,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。公元前195年,讨伐英布叛乱时,伤重不起。制定“白马之盟”后,驾崩于长安,谥号高皇帝,庙号太祖,葬于长陵。

  • 赵崇

    赵崇,约公元一二四o年前后在世(一作崇皤,亦作崇嶓)字汉宗,南丰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理宗嘉熙末前后在世。嘉定十六年(公元一二二三年)进士,授石城令。

  • 篆玉

    清僧。浙江仁和人,俗姓万,字让山,号岭云。住西湖万峰山房。工诗画,善隶书。初游京师,继主南屏。与杭世骏等名流相唱和。有《话堕集》。

  • 张廷玉

    张廷玉(1672年-1755年),字衡臣,号砚斋,安徽桐城人。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,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保和殿大学士(内阁首辅)、首席军机大臣等职。康熙末年,整治松弛的吏治,后又完善军机制度。先后任《亲征平定朔北方略》纂修官,《省方盛典》《清圣祖实录》副总裁官,《明史》《四朝国史》《大清会典》《世宗实录》总裁官。死后谥号“文和”,配享太庙,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。

  • 珠亮

    珠亮,字韬明,满洲旗人。袭一等男。有《冷月山堂诗》。

  • 到洽

    (477—527)南朝梁彭城武原人,字茂。初为齐南徐州迎西曹行事。清警有才学,为谢朓、任昉、丘迟赏识。睹世乱,隐居积岁。梁武帝天监初,召为太子舍人,累迁尚书左丞,帝欲亲戎,军国容礼,多自洽出。寻迁御史中丞,弹纠无所顾望,号为劲直。官终寻阳太守。有文集,已佚。

  • 方孝孺

    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