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诗词古文>周密生平

周密生平介绍

周密(1232-1298),字公谨,号草窗,又号四水潜夫、弁阳老人、华不注山人,南宋词人、文学家。祖籍济南,流寓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宋德右间为义乌县(今年内属浙江)令。入元隐居不仕。自号四水潜夫。他的诗文都有成就,又能诗画音律,尤好藏弃校书,一生著述较丰。著有《齐东野语》、《武林旧事》、《癸辛杂识》、《志雅堂要杂钞》等杂著数十种。其词远祖清真,近法姜夔,风格清雅秀润,与吴文英并称“二窗”,词集名《频洲渔笛谱》、《草窗词》。>>查看周密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周密(1232—1298)字公谨,号草窗,又号霄斋、苹洲、萧斋,晚年号四水潜夫、弁阳老人、弁阳啸翁、华不注山人,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,南宋末年词人、文学家。祖籍济南,先人因随高宗南渡,流寓湖州(今浙江湖州),置业于弁山南。一说其祖后自湖州迁杭州,周密出生于杭州。宋宝祐(1253—1258)间为义乌县(今年内属浙江)令。景定二年(1261),任浙西帅司幕官。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。十年(1274年)监丰储仓,端宗景炎闸知义乌县。宋亡,入元不仕,隐居弁山。后家业毁于大火,移居杭州癸辛街。

  周密善诗词,能书画,雅好医药。他的笔记集《齐东野语》、《志雅堂杂钞》、《癸辛杂识》《武林旧事》等,多载当朝史事传闻、杏林轶事、民俗风情,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。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、医家史料、典籍训释、养生知识、各科医案,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,多为作者搜集、使用后的验证,大都真实可信。其作品《观潮》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。

  尤其作品勤于辑录宋代文献。家藏图书极富。父周晋,积累旧书有4万卷。自称:家有三世积累,凡有书42000余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。建藏书楼为“书种堂”、“志雅堂”、“浩然斋”等,常校雠其中。所著《齐东野语》亦简介历代藏书故实,对研究唐宋藏书史实有参考价值。编纂有《书种堂书目》、《志雅堂书目》,惜已早佚。

文学作品

  周密为南宋末年雅词词派领袖,有词集《萍洲渔笛谱》 ,编有南宋词集《绝妙好词》《武林旧事》等,集132家作品,流传於世。周密曾作有《三姝媚》送王沂孙,王沂孙也赋词相和。周密、张炎,和王沂孙、蒋捷并称“宋末四大词家”。他虽出身望族,却无意仕进,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平民,可谓一个“职业江湖雅人”,从其自号“草窗”便可见端倪。

  从周密留下来作品中更可以窥见他充满雅趣的生活和经历。他在词、诗、书、杂文、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。诗词作品典雅浓丽、格律严谨,亦有时感之作。又能诗画音律,尤好藏弃校书,其词远祖清真,近法姜夔,风格清雅秀润,词风与吴文英(号梦窗)齐名,时人并称“二窗”,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。与邓牧、谢翱等往还。

  他曾作《志雅堂杂钞》录有关图画碑帖、诸玩、宝器、医药、阴阳算术、仙佛、书史等方面的知识。又撰《云烟过眼录》记载当时各家所藏奇珍古玩(如玉器、古琴之类)及评论书画。其《澄怀录》则是前人片断散文的辑录,其中多是古人写自然风光或田园生活的,表达他对林泉高致的向往。

  《齐东野语》可补史传阙文,《武林旧事》掌故见闻广博。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、社会等史料,贡献很大。曾在吴兴家中设“书种”、“志雅”两座藏书楼,藏书42000余卷,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。但生前已散去不少。

  另著有笔记体史学著作《草窗旧事》、《癸辛杂识》、《浩然斋雅谈》等杂著数十种词集名《频洲渔笛谱》,入《彊邨丛书》;《草窗词》2卷。存词150余首。有《四部备要》本、中华书局排印本。《武林旧事》中《观潮》被选入初二课文。

评价

早期多惆怅之作,如〔木兰花慢〕《西湖十景》,韵美声谐,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,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,如〔拜星月慢〕“腻叶阴清”、〔秋霁〕“重到西泠”、〔玉京秋〕“烟水阔”、〔一萼红〕《登蓬莱阁有感》等。他善自度曲,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。

医学贡献

  在《武林旧事·卷八》中,周密记载了宋代宫廷产科制度的严密列出饮食禁忌、合用药材、催生物件等,这足以说明当时产科水平的高超。《齐东野语·卷十六》中,还有关于男科学的论述:“世有男子,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,谓之‘天阉’,世俗命之曰‘黄门’。”在《经验方》中,周密记叙了以胆矾治疗喉痹的经历。周密用这一家传方治疗数人喉痹,莫不应验。遂感叹道:“养生之家,不可不预储以备用。”周密在《志雅堂杂钞》中,也记载了多个治疗喉痹和喉蛾的单验方,简单实用。

  《志雅堂杂钞》中,还有一则治疗痈疽恶疮初起方,用当归须、黄柏皮、羌活三味为细末,以金银花藤捣汁调敷疮头周围,可收毒托脓,消肿敛疮。周密曾因夏湿生足疡不愈而引发臁疮,敷糁膏濯至冬,仍糜烂不愈,痛痒杂作。友人俞和父见他蹒跚不便,便告他用淡齑水洗涤疮口后,用“驻车丸”研细,加乳香少许外敷,数日后果痊。此外,《曝日》中所记载的“负暄”即冬日里日光浴的保健习俗等,用香附、姜黄、甘草为细末,预防风瘴疫气等,都是宋代中医药文化的实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顾敻

    [约公元九二八年前后在世]字、里、生卒年均无考,约后唐明宗天成中前后在世前蜀王建通正时,(公元九一六年)以小臣给事内庭。久之,擢茂州刺史。后蜀建国,敻又事孟知祥,累官至太尉。性好诙谐,仁前蜀时,见武官多拳勇之夫,遂作武举谍以讥刺他们,一时传笑。敻工词,作风间似温庭筠,今存五十五首(见花间集及唐五代词)。

  • 钱应庚

    字南金,松江人。以明经教授。

  • 高崇文

    高崇文(746年—809年11月6日[1] ),字崇文,幽州(今北京一带)人,祖籍渤海蓚县(今河北景县),出身渤海高氏。唐代名将。曾率军击破吐蕃、平定西蜀,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邠州刺史、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、京西都统。元和四年(809年),高崇文去世,年六十四,赠司徒,谥号“威武”。会昌六年(846年),配享宪宗庭庙。

  • 宋光宗

    赵惇(1147年9月30日—1200年9月17日),即宋光宗(1189—1194年在位),宋朝第十二位皇帝,宋孝宗赵昚第三子,母成穆皇后郭氏。宋孝宗即位后,拜镇洮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恭王。乾道七年(1171年)立为皇太子。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受宋孝宗禅位,登基为帝,改元绍熙。绍熙五年(1194年)禅位于次子赵扩,成为太上皇,史称“绍熙内禅”或“光宗内禅”。庆元六年(1200年)九月十七日,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,在位五年,终年54岁,葬会稽永崇陵。宋宁宗嘉泰三年(1203年)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。

  • 武少仪

    生卒年不详。排行十二,与武元衡同宗,疑为缑氏(今河南偃师东南)人。代宗大历二年(767)登进士第,累官至卫尉少卿、国子司业。德宗贞元十八年(802)上巳日,宴儒官三十六人于祭酒之堂,命韩愈撰《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》。贞元末宦官捕太学生何竦、曹寿,少仪上《请明示何竦曹寿罪状奏》以示抗议,使何、曹获释。宪宗元和八年(813)任大理卿,其后事迹不详。事迹散见《旧唐书》之《德宗纪》、《于頔传》,《新唐书·宦者传》,《宝刻丛编》卷七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

  • 李燔

    李燔(1163—1232年),南宋大教育家,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,他高中进士后的42年里,有35年都孜孜拳拳于教育第一线,业绩非凡,李燔在白鹿洞书院讲学,学者云集如潮,把这所当时的成人大学办成全国“书院之首”,他影响着当时众多的书院,有如五四时期的北大“蔡元培”,他被老师朱熹认定为衣钵传人之一,死后被当时的中央政府授予“文定”的谥号(相当于“卓越的教育家、思想家”评价)。

  • 袁彤芳

    袁彤芳,生卒年不详。字履贞,自号广寒仙客,明代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宪使袁德门女,才色俱绝世,年二十九卒。

  • 严公贶

    生卒年不详。冯翊(今陕西大荔)人,后徙家梓潼(今属四川)。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幼子。德宗贞元中举进士不第。宪宗元和元年(806)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告捷官(杨于陵《贺收剑门表》),其后仕历不详。权德舆称其“以修词为州党所荐”(《严震墓志并序》)。事迹略见《元和姓纂》卷五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三二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黄元实

    (?—1353)元泰宁人,字廷美,少时力学,寡言语。文宗天历初中乡试,授郡文学,不就归。后死于兵乱。
    元诗选

  • 周葵

    周葵(1098—1174),字立义,号荆溪,晚号惟心居士。常州宜兴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,卒于孝宗淳熙元年,年七十七岁。少力学。自乡校移京师两学,均传诵其文。宣和六年,擢进士甲科,调徽州推官。高宗时,除监察御史,徙殿中侍御史。在职仅二月,言事至三十章,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。孝宗时,累拜参知政事,兼权知枢密院事。虞尤文、陈伯康为相,葵即求退,除资政殿学士。起知泉州,告老,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,不以世故萦心。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《江苏锡山周氏宗谱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