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ù

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古有郁国,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,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。二亦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历史上西域有郁立国,国人有以郁为姓氏者。三是以地名为姓氏。历史上有郁夷县、郁秩县、郁致县,居住者有以地名为姓者。四是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。

郁姓起源较多,春秋时鲁国、吴国、楚国均有郁姓人家。唐宋后,郁姓繁衍中心转移至南方,以华东为中心,分布于安徽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地,宋元时期,逐渐迁徙至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南方省份。明初,郁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岛均有了郁姓人家,并有沿海郁姓渡海赴台湾。如今,郁姓尤以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省市为多。

郁姓历史人物有郁继善,宋代名医,深于医术。对医学既有实践,又有理论研究。为当时人所敬重。郁贞,清代女诗人。为人醇厚孝顺,能诗善画,所画墨兰清雅有远致,著有《吟香阁诗抄》。郁达夫,作家、诗人。早年留学日本,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。代表作《沉沦》。

郁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古有郁国,后为吴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鱼台有郁郎城(故城在今山东鱼台),即古郁国地,见《地谱》(17)。④西域有郁立国(即郁立师国,故城在今新疆奇台西北),或其国之人以为姓(60,62)。③匈奴人姓。南北朝后赵时有匈奴索头郁鞠,率众3万降石虎(7,242)。②扶风有郁夷县(汉置,故城在今陕西陇县西)、胶东有郁秩县(汉置,故城在今山东平度)、北地有郁致县(汉置,本义渠戎地,故城在今甘肃庆阳),或亦以地为氏(60,62)。⑤清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镇辖大、小姓寨等土百户,姓郁。此姓始于唐,也有明时归附者(72)。⑥仫佬(112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亦作彧、(17)。【望】黎阳、鲁国(7,21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浙江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郁姓人口46%。其次河北、上海、江苏等省市也多此姓。上述4省市郁姓约占全国汉族郁姓人口85%。【人】郁贡,春秋时鲁相(7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,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尚义及景县、山东之昌乐及平邑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江西之崇仁、广东之吴川、云南之陇川及泸水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壮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望出鲁国。《国语》 云: ‘鲁相郁贡,子孙因居之。’ 今吴中有此姓。又望出黎阳。” ②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姓考》 云: “古有郁国,后为吴大夫采邑,因氏。” ③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清张澍称: “西域有郁立国,或其国之人以为姓。” ④又称: “扶风有郁夷县,胶东有郁秩县,北地有郁致县,或亦以地为氏。” ⑤今或为鬱姓简化而得。鬱、郁本为二姓。今鬱字简化为“”,故鬱姓或写作“”,则与原郁姓不同源。

宋代有郁藻、郁继善; 明代有郁逢庆; 又有郁文博,上海人,校勘家; 清代有郁松年; 又有郁禾,昆山人,经学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粘葛

    读音:zhān gě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60,62)。系粘割氏之异译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【变】 即粘割氏(71),又作粘合、粘哥(60,62)。【望】 彭城(60,62)。【人】

  • 縣孫

    读音:Xiànsūn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楚公族有县孙氏(60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楚公族有县孙氏。”此当系出芈姓。

  • 察失利

    读音:chá shī lì【综】 唐南蛮堕和国王姓察失利名婆那,字婆末(7)。或云,褥陀洹国在火罗西北,其王姓察失利(60,63)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 “褥陀洹国,在火

  • 读音:Róng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niǔ纽回,字孝政,河东安邑人也。(见《隋书·孝义传》)纽,姓。(见《正字通》)

  • 劄巴

    读音:Zhábā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明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明有劄巴藏卜、劄巴坚参。”未道其详。

  • 读音:cè盘瓠之后有册氏。唐有黄国公册安昌。(见《唐书》)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初见於 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“盘瓠之后有册氏。”盘瓠,或称“盘古”,传说为人类始祖,此说在南

  • 勿雷

    读音:Wùléi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阿鲁家支,四川越西有此姓(132,208,375)。

  • 读音:Yǎn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姓谱》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源于赢姓。奄, 亦作䣍, 商的与国(按:原文如此,文白杂揉),赢姓。在今山东曲阜东。”参见“奄”条。

  • 烏夫

    读音:Wūfū【综】 五代十国后周河南开封府有乌夫泥,见《后周录》(17,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