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Xīxū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唐有悉薰然、悉薰热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Bā’ěrhū/Barru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系出蒙古巴尔忽惕部,《蒙古秘史》作巴尔浑,与呼伦贝尔新、旧巴尔虎人同种。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(384)。
读音:Shíbùtè【综】 清蒙古人姓。清宣化镇总兵观祥,姓什布忒氏,蒙古镶白旗人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清嘉庆时宣化镇总兵观祥,姓此氏。
读音:Jǐ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【布】河南汤阴(292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,河南之中牟,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
读音:Tiá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清流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ǐsì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,字子驷,后以为氏(7,12,17,21,60)。【变】 亦为驷氏(12)。【它】 驷氏本无子字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7,60,62)。
读音:Gōng公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鲁昭公的两个儿子衍和为,世称公衍、公为。其后代子孙便以祖上爵位为姓。公姓发源于山东,后以山东、浙江为主要聚居地。公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公子闾,被昭王指定
读音:Quá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hà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朔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ēhéhuígǔ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(240)。由党项族耶和氏与回纥族回鹘氏所合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