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ì

计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源自姒姓,为大禹的后代。二是以地名为姓氏,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,建都计斤,王族后裔以祖上建都地命姓为计。三是源自官职名称。西周时期设六计,负责监察各级官员,其后代遂以计为姓氏。

计姓祖居山东胶县,春秋战国时播迁于临淄,在秦汉时成为望族。两汉时期,计姓逐渐散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。三国时计姓已分布于今江浙一带。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,计姓主要繁衍于北方各省,唐末五代后发展重心始向江南转移,今湖北、四川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均有计姓入居。到宋元之际,计姓已在四川邛崃、江西浮梁、浙江秀水、江苏苏州等地形成大的聚落。宋元,今广东、福建、广西等地均有计姓入迁。明初,山西计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,被分迁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如今,陕西、上海等省市多此姓。

计姓历史人物有计有功,南宋文学家。采摘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家,编为《唐诗记事》八十一卷。计成,明末造园家。少年即以善画山水知名,属写实画派。后定居镇江,专事造园,于崇祯七年写成中国最早的造园著作———《园冶》,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。计楠,清画家。工诗画,曾拜奚冈、方薰为师。他笔下的竹石草虫,清雅脱俗。尤善画梅,有“计红梅”之称。

计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。


禹后有计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计,又姓,后汉有计子勋。(见《广韵》)

计,望出齐郡。(见《尚友录》)

计,地名,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,初都计斤,或以地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▲<三国吴>计昭,黄武中为车骑将军。<元>计初,宁都州同知。<明>计仲政,巡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卜得里

    读音:Xībǔdélǐ【综】 清满洲马甲多伦泰之妻为西卜得里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Zhuǎ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或以地名为氏(62)。【布】甘肃临泽(35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朔州、

  • 蒲囿

    读音:Púyòu【源】羌虏复姓(9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悉斗盧

    读音:Xīdǒu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“悉什卢”云: “后魏代北姓,后改为索卢氏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一作悉斗卢氏; 一作奚什卢。”

  • 卻特

    读音:Quèt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祖勃端察尔之后: 一为却特氏,一为阿尔拉氏。《蒙古源流》载: “元之国姓为博尔济锦氏,却特,其贵种耳。”或称: “蒙古书 ‘却特’

  • 读音:kē西秦有轲弹。(见《姓氏急就篇》)羌酋轲比能之后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▲〈明〉轲兴,直隶人,宣德中简州卫千户。

  • 读音:Dòu【音】渎氏有读(Dú)、窦(Dòu)二音(91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渎(Dòu)姓。【源】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渎,水名,或以为氏(91)。渎山,即岷山。自华以西名山七,有渎山,蜀之

  • 瓮吉剌歹

    读音:Wèngjílá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瓮吉刺歹氏(13)。疑即弘吉剌氏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翁吉喇特〕(24)。

  • 崔佳

    读音:Cuī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哈达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崔氏(180)。【人】 崔佳联元,清满洲镶红旗人,同治七年进士(7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哈达地方,乃满八

  • 读音:Tái【源】少昊金天氏裔孙曰台骀,其后氏焉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2,60)。【望】平卢(17,60,418)。【布】台湾(64,68,261)、安徽霍邱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台崇,东汉建安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