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山
【源】 蜀之为国,始自人皇。其始蚕丛、柏濩、渔凫,各数百岁,号蜀山氏,见《世本》(60,62)。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,见《史记》(11,17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蜀氏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世本》、扬雄《蜀记》 注云: “蜀之为国,始自人皇。其始蚕丛、柏濩、鱼凫,各数百岁,号蜀山氏。”
《大戴礼·帝系》载: “昌意娶于蜀山氏,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,产颛顼。”
【源】 蜀之为国,始自人皇。其始蚕丛、柏濩、渔凫,各数百岁,号蜀山氏,见《世本》(60,62)。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,见《史记》(11,17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蜀氏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世本》、扬雄《蜀记》 注云: “蜀之为国,始自人皇。其始蚕丛、柏濩、鱼凫,各数百岁,号蜀山氏。”
《大戴礼·帝系》载: “昌意娶于蜀山氏,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,产颛顼。”
读音:Mòlèdí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黑龙江、宁古塔、穆湖、商颜倭赫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①一作〔墨尔迪勒〕(180,260)。②后改为孟氏(180)。 【人
读音:dòng见《姓苑》。▲〈明〉栋成,滕县人,吴州左长卫中所副千户。
读音:Èlǎkū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巴颜鄂隆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巴颜鄂隆地方,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Dǔ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【布】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阳明山(64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笃自诚,明时云南建水人,永乐中顺义县丞(21,2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贵池
读音:Mài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禅位之妻为迈佳氏(260)。
读音:Nè’èdé【源】 清时库页岛上费雅喀人姓(429)。
读音:gǔ lún jīng gǔ sī回纥九姓,九曰骨厪骨思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ōu欧冶子之后,转为区氏,望出渤海。又云,今岭南多此姓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▲<汉>区博,王莽时为中郎。<南齐>区金、南海人,琛州刺史。<明>区大任,顺德人,南
读音:Yí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2)。【布】山西汾阳有此姓(278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Měngèsuǒ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七派,出瓦面河、长白山、浑春、拉发、沾河、讷殷江、瓦尔喀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清驻防吉林镶红旗中有蒙武索氏(259,260),正蓝旗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