統
【音】亦音痛(Tòng)(15,80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12,15,17,60)、《广韵》(11,80)。而今之统氏,当为元时统古兴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河南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今之统氏,当为元统古兴之后。”不足为信。望出河南。
唐代有统特勒、统吐屯。
【音】亦音痛(Tòng)(15,80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12,15,17,60)、《广韵》(11,80)。而今之统氏,当为元时统古兴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河南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今之统氏,当为元统古兴之后。”不足为信。望出河南。
唐代有统特勒、统吐屯。
读音:É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“四川有峨眉山,居者以山名为姓。”不知其
读音:bǎo宝氏,见《姓苑》。宝篆庆,元人,皇祐进士。(见《奇姓通》)▲〈元〉宝鲁,高平人,中书省检校官。
读音:jīng yáng秦宣太后弟封泾阳君,因氏焉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Cíbù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Gòng【源】①春秋时卫人端木赐,字子贡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(6,12,17,60)。②蒙古族姓(369)。 【望】广陵(17,418),广平(21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 【人】贡禹,
读音:zhí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有殖绰,殖姓或为其后(7,60,62)。②或丰于殖货者,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【人】 殖广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7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
读音:gōng fǔ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季悼之子靖,字公父,其后有公父氏(12,17,21,60)。【变】 一作公甫(17)。【人】 公父歇,即公父文伯,鲁国人(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
读音:dà tíng【源】 ①古大庭氏之后,以号为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1,9,12,17)。②炎帝时诸侯,大庭,鲁地。鲁有大庭氏之库,见《左传》(60,63)。【变】 亦作〔朱颜〕,见《袁王纲鉴》(
读音:Túhé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来源: ①历史上的辽西鲜卑族姓氏。古有徒河城 (在今辽宁锦州市),以地名为姓。②五代时后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河氏。亦作徒何。”
读音:Kùkèxī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忽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