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
【源】 古有策疆,策氏当为其后(60,63)。【布】 广东(92)、台湾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策敏,明时贺县人,成化中长沙县丞(21,24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上海之文昌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古有策彊,策氏当为其后。”
明代有策敏,贺县人,成化中任长沙县丞。
【源】 古有策疆,策氏当为其后(60,63)。【布】 广东(92)、台湾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策敏,明时贺县人,成化中长沙县丞(21,24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上海之文昌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古有策彊,策氏当为其后。”
明代有策敏,贺县人,成化中任长沙县丞。
读音:shǐ【源】 相传黄帝庶子苍林生始均,居北地,后有始氏,见《路史》(15,21,24)。【望】 关西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,上海嘉定(351)、湖北武汉(91)等地均有此姓
读音:Yětóu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注云: “唐宇文士及之先姓野头氏,后改赐宇文氏。”
读音:Fǎ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Kè【源】 或即恪姓(62,80)。出《直音》(15,21)。【人】 㤩任,晋时中郎将(15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其注云: “音 ‘恪’
读音:nán yě【综】 南野,县名(故城在今江西南康西南章江南岸),见《吴录》。以所居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《姓氏考
读音:Zá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现代罕见姓。”
读音:dǒu【音】 又音Xiá(77,86)。亦音Dǒu(斗),见《百家姓考略》(76)。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战国时田和篡齐,迁齐康公于海上,穴居野食,以斜为氏,见《姓谱》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
读音:Mán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蛮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玛勒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
读音:Pào/Paw, Pa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nǘ【源】 ①系自曹姓。春秋时莒(故城在今山东莒县)后有挐氏(60,62),以邑为氏(19,21)。②金时女真人乌姑乃姓挐氏(60)。又,宋太祖建隆二年,女真遣使朝贡,自言渤海别种,本姓挐氏(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