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uān

【源】 ①古有端国(故城在今山西沁水东北),春秋时灭于晋,晋大夫食采于端,因氏(17)。②战国时韩、魏、赵瓜分晋,封晋君于端,子孙因氏(60,62)。③春秋时孔子弟子子贡,本姓端木,后省文称端氏,今江苏溧水端氏出于此(17,60)。【望】东阳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端复初,明时溧水人,本姓端木,官湖广参政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景县、黄骅、围场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,江西之新余,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晋既分,乃封其君於端氏,因为氏。”端氏故城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②又据 《端家谱》 注云: “又出於孔门弟子子贡,本姓端木,后以省文称端氏。” 此则系端木氏所改。③又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云: “古有端氏国,灭于晋。晋大夫食采於端,因氏。”此端氏国既“灭於晋”,当与三家分晋后之 “封其君於端氏”者不同,端氏国后或有以国为氏者; 且,“晋大夫食采於端”,当与“封其君於端氏” 亦有所不同,知此当以邑为氏。

元代有端真; 明代有端澄,洪武进士; 又有端宏,当涂人,景泰进士,湘王府长史; 又有端淑卿,女诗人; 清代有端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ǔ鹄氏,望出东海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鹄,曲沃地,诗所云:从子子鹄。或有以地为氏者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单于

    读音:Chán yú单于姓出自古代匈奴部落。汉代,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最高统治者称为“单于”。五代后周时,匈奴部族逐渐消失,融入其他民族,部分汉化的匈奴王族便以单于为氏。单于姓早期活动在内蒙古

  • 读音:sā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三闾、三乌、三饭、三丘等复姓有改姓“三”者(239)。③清时台湾土著七姓之一(243)。【布】 青海民和(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、

  • 哈納克

    读音:Hǎ'nàk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锡喇塔拉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哈尼克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锡喇塔拉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Hào/Haw,Hau【综】 源出不祥。云南建水有此姓(409)。

  • 周謝

    读音:Zhōuxiè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。其据新加坡《联合晚报》注称: “当代璧联姓,如周谢妮娅。”

  • 读音:Hu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邱北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Dú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北蕃右贤王刘去卑之后(12,60)。又,晋武帝咸宁五年,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归化,匈奴人姓,见《晋书》(242)。②羌人姓。西秦时有南羌独如,见《

  • 读音:Chóu/Chour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63)。

  • 憍陈如

    读音:qiáo chén rú憍陈如,本天竺婆罗门,晋末为扶南国王,其子闍黎邪跋遂以憍陈如为号,因姓氏焉。(见《晋书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