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Guì

桂姓的来源主要为改姓,源于姬姓。秦时博士季桢被杀,其弟眭为逃避祸害,即命长子奕改姓桂。

桂姓望族主要居住在天水、燕郡以及幽州。五代时期,为避战乱南渡到广信、上饶等地。明、宋以后,桂姓人家已遍及浙江等沿海地区。

桂姓历史人物有桂万荣,字梦协,慈溪人(今浙江慈溪),南宋著名大臣。庆元年间进士,官余干县尉,抑制豪强而善待百姓。将前人断案的事例编成书,名为《棠阴比事》。该书是继五代和凝编撰的《疑狱集》与宋朝时的郑克编撰的《折狱龟鉴》之后,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。桂德,慈溪人(今浙江慈溪),明朝著名学者。乡贡进士,为包山书院山长。章士诚、方国珍都很赏识他。皇帝经常出御诗考验他的才学,他的对诗工整贴切。皇帝曾夸说:“江南大儒,唯卿一人。”他曾经上书《太平十二策》,皇帝又称他为通儒。逝世后追谥为“文裕”。著有《清溪》《清节》《山西》《老拙》等作品。桂馥,清朝著名训诂学家。自幼博览群书,精通金石篆刻、文字训诂之学,其《说文解字义证》,与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相得益彰,为《说文》四大家之一。

桂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零八位。


【源】①古桂国在今湖南桂阳,以国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秦时博士季桢为鲁国公族季孙氏之后。秦始皇焚书坑儒,季桢被杀,弟眭惧祸,即命四子用其名为姓,伯曰桂奕、仲曰昋突、叔曰炅奖、季曰炔奘。居幽州,五代乱,终南渡散居广信等郡,见《宋文宪集》(60,62)。③回族姓(176,380)。 【望】天水、燕郡(17,21,60,418), 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湖南、安徽等省多此姓,两省桂姓约占全国汉族桂姓人口71%。 【人】桂褒,汉时燕人,扬州刺史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、峡江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回、苗、土家、布依、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桂氏源流,史说纷纭: 《广韵》“后汉太尉 《陈球碑》 有城阳炅横,汉末被诛,有四子: 一姓炅、一姓昋、一姓桂、一姓炔”; 《集韵》 引 《桂氏谱》 曰: “桂贞为秦博士,始皇坑儒,改姓桂,其孙改为炅,弟四子改为炔”; 宋濂《桂氏家乘序》则云: “桂本姬姓,周末有季桢者,为秦博士,被害。弟眭,惧祸,即以其名各命四子为姓。伯曰桂奕、仲曰昋突、叔曰炅奖、季曰炔奘。”仅供参考。

唐代有桂仲武; 宋代有桂万荣,慈溪人,朝散大夫; 明代有桂勇,庆天卫人,右都督; 清代有桂馥,曲阜人,乾隆进士,知永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Mǐn【源】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闵公之后,以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2,17,60)。②清高丽人姓,世居易州(23)。今朝鲜族姓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彝(132)

  • 索阳

    读音:suǒ yáng荥阳有索水,居索水之阳者以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  • 读音:Quán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氏。全椒,今属安徽;古全州,在今广西全县;全山,一作泉山,在福建浦城县东北。这三地的居民有以地名为姓者,称全氏。二是以官职名为姓氏,出自泉

  • 豐佳

    读音:Fēngjiā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玛克丹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后改为丰(180)。②亦作〔豊佳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、玛克丹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

  • 庫汗

    读音:Kùhàn【源】 南北朝西魏恭帝赐武川人王勇为库汗氏,见《北史》(27,60,62)。 【人】 库汗勣,唐贞元中范阳判官殿中御史(7,12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

  • 读音:Bàng现行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《人民日报》 “全国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名单” (1982年2月4日): “云南: 蚌有旺。”

  • 何斯爾

    读音:Hésīěr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鄂斯尔哈拉,汉姓为何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系出额苏里“哈拉”,盖取何斯尔氏之首音谐“何”而得。

  • 處師

    读音:Chǔshī【源】 ①春秋时陈国富人处师氏之后(11,17,60)。②古时大夫处于太师、少师之位而教化于人者,以处师为氏(60,91)。【变】 或即褚师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

  • 母仰

    读音:Mǔyǎng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新纂氏族笺释》云: “系出田氏,齐宣王封弟于母仰,以绍胡公之祀,赐姓胡母氏,其后分三姓: 胡母、母仰、母氏。”

  • 读音:Yǒ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通江县公安局提供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