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pǔ

【源】 ①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普氏,后改为周氏(6,9,17,27,70)。②宋时西南苗酋归顺,赐姓普氏(17,24)。③明、清时云南彝族土司多普姓(242)。今彝族仍多此姓(128,130)。④拉祜族黑苦聪人哈那氏,汉姓为普(134)。⑤哈尼族责别氏,汉姓为普(137)。⑥蒙古族姓(369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尤以云南多此姓。【人】 普几,北魏时交州刺史,交阯侯,亦作周几(70)。普贵,宋时贵州土人,开宝中纳土归顺,赐王爵以镇一方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平邑,湖北之老河口,云南之陇川、泸水、河口、邱北、路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藏、彝、侗、傈僳、拉祜、景颇、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补遗·诸方大姓》 注云: “后魏献帝次兄为普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 亦云:“后魏十姓,献帝次兄为普氏。今陕西西安府有普氏。”此当出自鲜卑族之拓跋氏。②彝族之普姓,源於“普除普”,本氏族名,遂以为氏。后或取其首音,谐以汉字 “” 而为单姓; 又,“普除普” 乃彝语“布氏族” 之音译,或取其汉意 “”,谐以汉姓“” 而为单姓。

元代有普德; 又有普恩,云南师宗州土官,武德将军; 明代有普理; 又有普泰,陕西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āng伤省,宋国人。(见《奇姓通》)

  • 關佳

    读音:Guān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官佳〕(23,63)、〔官加〕(422)。②后改为关氏(180)。【人】 关佳荣全,清满洲正黄旗人,同治中任喀喇

  • 读音:miào【源】 宋时西羌人姓,见《宋史》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普陀(297)、福建(92)、台湾彰化(64,68,261)、河南洛阳、河北、北京

  • 读音:Lǐ【源】 或为貍姓所改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韓言

    读音:Hányá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封于韩原,为韩氏,其玄孙韩厥生无忌,无忌生襄,襄之子子鱼为韩言氏(4,6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吐伏盧

    读音:Tǔfúlú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伏卢氏为卢氏(17,27,60)。亦作〔叱伏卢〕(9,1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代北姓。后改为卢氏

  • 拜托里岱

    读音:Bàituōlǐ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 “七十二种姓”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别贴里歹”。

  • 鱉故德

    读音:Biēɡùdé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一部,居五国、女真、敌烈诸部间,以部为氏(426)。

  • 旺札布

    读音:Wàngzhābù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科尔沁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(按: 疑“旺札布”即“旺札卜”之别译,若果真,则蒙古族之“旺札布” 氏,即女真族旺札卜氏

  • 扰龙

    读音:rǎo lóng陶唐氏之后有刘累,学扰龙,事夏孔甲,赐扰龙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▲<汉>扰龙宗,被董卓杀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