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Gē

戈姓。夏禹的后代分封于戈,以国为姓。

戈姓早期在河南一带活动。关于戈姓历史人物有这样一联:“一门双进士,两朝四画家。”上联说的是清代戈涛、戈源兄弟,献县人,皆举进士。下联说的是明清两朝,戈姓有四人为著名画家。明代有戈讪,清代有戈文、戈载、戈宙琦。

戈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夏禹之后,分封于戈,子孙以国为氏(7,11,17,21)。 ②有穷氏后羿之子寒促,夏帝相时篡夏,封其少子豷(一作禧)于戈,此乃夏时诸侯国,其地在宋、郑之间(当在河南省中部),后为夏少康所灭,其子孙遂以国为氏(12,21,89)。 ③回族姓。【望】 临海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戈彦,宋时池州兵马都监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较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平度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芷江,江西之崇仁、金溪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谱》 云:“禹之后,分封於戈,以国为姓。”此当系出姒姓。②郑樵注云: “夏时诸侯,豷之国也。(按: 《左传》 载:寒浞杀羿,因其室而生浇、豷。处浇于过,处豷于戈。)少康灭之,其地在宋、郑之间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

宋代有戈彦;元代有戈叔义,画家; 明代有戈元礼,保山人,官工部司郎; 清代有戈宁智; 又有戈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呼盧

    读音:Hūlú【源】 西域人姓。《魏书》载有吐卢、沓卢、呼卢、东卢等氏(7)。【人】 呼卢訾王,匈奴人(60,63)。呼卢古,西夏国之征南将军,见《通鉴》(242)。历史上匈奴族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Dù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金史》 收载,其注称:“金有钝恩”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卞佳

    读音:Biànjiā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德保之妻为卞佳氏(260)。

  • 索佳

    读音:Suǒ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十三派,出鄂尔坤、吴尔湖、俄漠和、界凡、萨尔湖、俄漠和索罗、苏完、吉林乌喇、马儿墩、长白山、大凌河、辉发、托米屯等地(23,180,260)。【人】 索佳叶陈

  • 斡羅

    读音:Wòluó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元史》、《新元史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有斡罗陈、斡罗思密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倍俟

    读音:bèi qí【源】 代北人姓。北魏时北部解律部别帅倍俟利,奔魏,封益都公,见《魏书》(7,12,60)。【变】 作〔倍利〕(6,7,12),误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据《魏

  • 豗傀

    读音:Huīguī【源】 古有豗傀氏,后有豗氏、傀氏、豗傀氏,见《路史》(8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豗”引 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古有豗傀氏,后有豗氏、傀氏。” 《姓氏

  • 读音:Guī【源】①古帝舜生于沩汭,亦作妫汭,因氏(6,7,11,12)。一说,舜为庶人,尧妻之二女,居于妫汭,后因氏(21,60)。②周武王时有虞遏父者,为陶正,武王封其子满为陈侯,复姓妫,以奉虞帝

  • 读音:Yūn/Iu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高雄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Mán【源】 ①龙苗之裔居荆蛮(亦称荆楚),楚围蛮氏,蛮子赤奔晋,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5,60)。②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望】 荆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