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Tǎtǎ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或系塔塔儿氏之异译。咬住,塔塔氏,元泰定二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
读音:Xiè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邑名为姓。周宣王时申伯作邑于谢,其后人便以谢为姓。二是以国名为姓,源于任姓。黄帝之后,任姓别为十族,谢即其一。三是改姓。卫州人谢偃本为鲜卑族人,姓直勒
读音:Xiā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西灌阳县有分布。此姓系灌阳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莦”乃草名,或以为氏; 又,疑为“萧”之不规范简化。)
读音:Tǒngjī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
读音:Dōngyě【源】 周公之裔,春秋时鲁公伯禽之第三子鱼,即鲁季平子,食采于东野,遂以为氏(21,60)。【布】山东新泰有此姓(359)。【人】东野春,宋时殿中丞(7)。东野武,明时山东人,东野鱼
读音:Hánlā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古侯旺张家支(375)。
读音:Dáháidējīn【综】 元时顺宁王阿沙不花元配达海的斤氏封顺宁王夫人(57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塔尔海德济〕(24)。
读音:Gǒu【源】 本姓勾,宋绍兴年间避高宗赵构之名讳,改姓芶(12,15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广西之田林、四川之南江、湖北之武昌、山西之长治、内蒙古之乌
读音:yǐn【源】 ①引为夏时侯国,子孙以国为氏(21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
读音:Jíbùchǔ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满族姓氏录》作“吉布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