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Dìchóu【源】 见《风俗通》(1)。
读音:qǐ【源】 ①秦汉时西部氐羌人姓。相传商时孤竹君墨胎初之子伯夷之后有乞氏(60)。又,宋时西夏羌人有乞姓(96,240)。又,玄氐,乞姓也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相传玄氐为羌姓之裔,见《山海
读音:guǒ【源】 果氏源出周时巴子国(故城在今四川巴县)之后(15,21,24,60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果琳,明时武进人,弘治中贡士任训导(15,21,2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
读音:Shuāng双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夏朝时,颛顼之后受封于双蒙城,其后代有以双姓为姓者。双姓起初主要在今甘肃天水一带。双姓历史人物有双渐,宋朝官员,曾跟从朱熹学习。博学能文,为政期间,
读音:Jiāngjí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布尔哈图城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布尔哈图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Gān'gōng【源】 周大夫甘昭公之后有甘公氏,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据 《姓苑》亦收,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
读音:Zhōng lí钟离姓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国名,周代伯益后人有封国钟离国。钟离国灭亡后,国人以国名命姓。二是宋桓公的后裔州犁逃亡到楚国,食采于钟离,其子孙遂以钟离为氏。钟离姓望族居会
读音:Ná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拏”、“拿” 为异体字,作为姓氏,当与“拿” 同,或“拿”之分族。)
读音:Lǎ【源】 ①清时甘肃碾伯县(即今青海乐都)土司喇苦,其后子孙以喇为氏,世居喇家庄(72)。 ②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橄榄坝(今景洪猛罕)土把总为喇氏,系傣族(253)。 ③土(195)、纳西(1
读音:Hǎlǎhǎsīěr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“威喇诺尔氏”云: “奇尔实勒,始事王汗托果琳,后灭王汗归威喇诺尔。太祖其族为威喇诺尔氏,《列传》 哈喇哈斯尔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