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叱奴

叱奴

读音:chì nú

【源】 叱奴为代北部落。拓拔兴于代北,兼并他部,以本部为内姓,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,北方有叱奴氏(60,62)。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(242),原居囊曲河附近,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,被迁于云中,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,云中在代郡之北,与志称“北方”吻合(70)。故叱奴氏以部为姓。【变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叱奴氏为狼氏(6,12,17,27,60)。【人】 叱奴祐,北周武帝时光禄大夫(21,27)。叱奴根,北魏时纥奚部帅(21,27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后改为狼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本部落名,拓跋兴于代北,兼并他部,以本部中别族为内姓,其他诸部随方分之,北方有叱奴氏,……后改为狼氏。”则叱奴出自鲜卑族。

北魏有纥奚部帅叱奴根; 西魏有开府叱奴兴; 北周有光禄大夫叱奴祐; 又,周文帝后为叱奴氏,生武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绛县(324)、交城(350)、四川武胜(32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(68、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运城、临汾

  • 羅桑

    读音:Luósānɡ【综】 藏族姓。原居西康巴安(即今四川巴塘)(255)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亦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

  • 郁朱

    读音:yù zhū【源】 代北姓,见《魏书》(7,12,60)。北魏时关中碑文载有郁朱氏(78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賀在爾

    读音:Hèzài’ěr【综】辽宁沈阳锡伯族姓,汉姓为贺(433)。

  • 宗伯

    读音:zōng bó【源】 周卿宗伯(周制六卿之一,春官曰宗伯,掌邦礼之事)之后,以官为氏(7,17,60)。【人】 宗伯凤,汉王莽时仆射(7,11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

  • 读音:Chóu【源】 为雠子氏所改(60,62)。【望】 大梁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为雠子氏所改。”参见 “雠子”条。汉代有雠迁。

  • 大莫干

    读音:Dàmògā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周末尉迥将大莫干元章,生后。”一作“大莫于”,盖干、于形近而讹。参见“大莫于”条。

  • 读音:Xūn【源】 见《姓源》(15,21,6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成都、山西之雁北及晋中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Chén陈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, 源自国名。帝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(今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地区), 并将其女嫁给他, 伺奉舜祠,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。二,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。例如, 北魏

  • 朱依

    读音:Zhūyī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额尔台之妻为朱依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