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āo

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据说为包羲氏之后。包羲氏即伏羲,传说他发明了八卦。另说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。二是改姓,丹阳包氏,本姓鲍,王莽时避乱改为包姓,成为包姓的一支。

包姓发源于河南,后有进入湖北、山西者。秦末汉初,包姓避难东入安徽、江苏,南迁湖北,北徙河北、山东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包姓南迁至今江西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南宋末年,包姓开始在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散居开来。明初,包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陕西、江苏等地。清中叶以后,有包姓渡海赴台湾、入迁东北三省。如今,包姓尤以江苏、浙江等省为多。

包姓历史人物有包拯,北宋名臣。天圣年间进士。任开封知府时,执法严峻,不畏权势。在朝之时,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,当时“包青天”的名号妇孺皆知。他刚正不阿,为民申冤,惩治权贵,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。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《包公案》一书,流传甚广。包世臣,清代学者、书法家。他关心时政,对农政、漕运、盐政、货币、兵法、鸦片等问题都有论述,主张积极抗英。他善于书法,提倡北碑,兼习二王,对咸丰、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。著有《艺舟双楫》等。

包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五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庖牺氏(即伏羲氏)之后有包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②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(楚君蚡冒之裔)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(7,11,17,21,60)。子孙徙居上党(17)。③丹阳包氏,其先为泰山鲍氏,王莽时避难,去鱼为包(7,60)。④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侍制(即包拯)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(24)。⑤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)。⑥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氏者(174,181)。⑦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氏(183)。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,汉姓为包(384)。⑧瑶(118,123,225)、彝(130,380)、土家(387)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丹阳(17,21,60,418),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江苏、浙江多此姓,二省包姓约占全国汉族包姓人口13%。【人】 包咸,东汉时会稽曲阿人,累官大鸿胪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蒙、满、回、瑶、土家、东乡、仫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《路史》 云: “包牺氏后有包氏。” 包牺亦作 “庖牺”。音fúxī。其后或以 “” 为氏,当亦音变为bāo。②郑樵注云:“楚大夫申包胥后,以字为氏。” 申包胥,楚公族大夫,姓公孙,封於申,故号申包胥。③或为鲍姓所改。“丹阳包氏,本鲍氏,避王莽乱改包。” 见《姓氏考略》。丹阳即今江苏镇江。丹阳包氏之先为泰山 (即今山东泰安东南)鲍姓,南迁,改氏。④或为俞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载: “宋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待制 (按: 即指传说中的包公) 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,上从之。” ⑤或为满族乌雅氏所改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⑥蒙古族包姓或为博尔济吉特氏所改,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姓,乃元代皇家姓氏。后或取博尔济吉特氏之首音谐“”而为单姓。

东汉有包咸,大鸿胪,会稽人; 宋代有包拯,龙图阁直学士 (亦即 “包待制”、“包公”),合肥人; 清代有包世臣,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楊鄧

    读音:Yángdèng【源】云南白族双姓(138)。白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白族》有载,白族“双姓” (复姓)之出,与招郎入赘的婚俗有关,有的入赘者的后代既用母亲的姓,又用父亲的姓,合起

  • 伊伯

    读音:Yībó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宁古塔(23,63,180,260)。亦作〔伊博〕(180,260)。②元时蒙古耶卜氏,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伊伯(24)。少数民族姓氏。蒙古族、满族皆有此姓

  • 那哈他

    读音:Nāhǎtā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(哈拉名)。居于阿伦河地区的索伦鄂伦春部阿伦氏族和特尼千氏族均有此姓。而莫尔格河地区的陈巴尔部鄂温克人则称为〔那乌那基乌〕(192),亦称〔纳哈他〕(193)。今汉

  • 读音:guǎn【音】亦音Wǎn(26)。 【源】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吴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 【人】莞恭,三国时吴国将军(21,62)。现行罕见

  • 读音:Yí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忻州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旺爾

    读音:Wàng’ěr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邱莫家支(375)。

  • 札剌兒台

    读音:Zháláé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元有武昌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脱欢,姓此氏”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

  • 默納赫爾

    读音:Mònàhé’ěr【综】 鄂伦春族姓。居瑗珲以下至逊河、牛满河流域的鄂伦春毕拉尔氏族有默纳赫尔氏(190)。

  • 孫伯

    读音:Sūnbó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孙伯黡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)。②楚逝敖之后有孙伯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逝敖后有孙伯氏。

  • 烏童沙瑪

    读音:Wūtóngshāmǎ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沙玛家支(3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