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Féng

冯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, 是源于周文王之后, 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高公, 他的后代封在魏地, 其子孙采食于冯城, 后来, 这一支子孙以邑为氏, 就是冯氏。二, 冯姓是“郑大夫冯简子之后”。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, 他博学多才善于治国理政。其后代遂以冯为姓, 主要居于今河南新郑。

先秦时期, 冯姓已有徙居今山东者。至西汉文帝时, 冯姓族人有徙居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 的, 并且成为当地望族。在三国以前, 冯姓族人已经分布于今山西潞县, 山东淄博, 陕西西安, 四川射洪、中江、渠县和湖北公安等地。另一支河南冯姓则广布于河南内黄、宝丰、焦作、南阳、安阳、唐河及湖阳等地, 其中湖阳冯姓成为当时著名的大族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 冯姓大举南迁, 进入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, 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望族。冯姓族人在唐宋时期又有两次大规模南迁, 后散居于江南广大地区。在元明清时期, 冯姓族人进入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, 有的还远居于海外。如今, 冯姓在我国分布广泛, 主要分布于广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山东和云南等地。

冯姓历史人物有明代文学家冯梦龙, 他的《喻世名言》《警世通言》《醒世恒言》与凌濛初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合称为“三言二拍”。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, 被封南王, 称七千岁。近代有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。

冯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九位。


毕公高之后,食采于冯城,因而命氏。(见《广韵》)

冯氏出颍川者,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;出上党者,左将军冯奉世之后;出长乐者,宜都侯冯参之后;出京兆者,燕王冯宏之后;出弘农者,而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;出河间者,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ōng【源】 系自刘氏。汉时楚元王刘交之子富封红侯(红,即红阳,故城在今河南舞阳西北红山之南),支庶或以国为氏(6,7,12,15)。【望】 平昌(17,418),平阳(21)。【布】 分布较

  • 鸿

    读音:hóng鸿氏,大鸿氏之后也。大鸿即黄帝,亦即帝鸿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读音:Nà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浙江江山(325)、山西汾阳(278)、台湾桃园、台东、屏东、南投(68,261)、北京、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河北之尚

  • 读音:Bàng现行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《人民日报》 “全国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名单” (1982年2月4日): “云南: 蚌有旺。”

  • 读音:lí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西新干有此姓(400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,山西之忻州,湖北之武昌,广东之新会、吴川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邱北,四

  • 读音:Kā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北京大兴有此姓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(勘),现代罕见姓。”

  • 青雲

    读音:Qīngyú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简明通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轩辕氏。”

  • 哈兒柳温台

    读音:Hà’érliǔwēntā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马马,哈儿柳温台氏,居许州长葛。累迁池饶枣阳万户府千户所达鲁花赤(399)。

  • 謨錫埒

    读音:Mòxīli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什克腾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谟锡勒〕(260)。

  • 读音:lǐ礼氏出康叔后。(见《路史》)礼氏,见《姓苑》。卫大夫礼孔。后汉礼震受尚书于欧阳歙。望出平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