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卷。明张居正(1525-1582)撰。张居正字叔大,号太岳,湖广江陵(今湖北荆州市)人。明政治家。著有《书经直解》、《帝鉴图说》等。是书先标举《四书章句》为纲,次《朱注》,次《直解》。句栉字比,大都
六卷。万嗣达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嗣达字孝仲,浔阳(今江西九江市)人。明代学者。曾在南京刑部任职。《书经集意》卷首有自序,言书成于天启二年(1622)。该书分节讲解经文,较为浅近,似为家塾启蒙读本。间有杂
一百卷。梁沈约(411-513)撰。沈约,字休文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武康镇)人,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沈约靠母亲抚养成人,历任宋、齐、梁三朝显宦,“该悉旧章,博物洽闻”(《梁书·沈约传》)。宋时为尚书度支
四卷。无编辑者姓名。此书第一卷为《赋》,二十二篇;第二卷为《论》,十七篇;第三卷为歌词,十六首;第四卷为钱道华《敲爻歌注》、李光元《海客论》。《四库提要》称此书“大概恍惚不可究诘,其词亦多涉于鄙俚”。
五卷。清张之洞(详见《书目答问》条)撰。著有《张文襄公全集》。此书收入张文襄全集本中。同治末年潘祖荫服官京朝时,张之洞方入翰苑。潘氏好收集殷周古器,张每得必商略其事。故潘氏所得古器,之洞皆有所考订。其
二卷。补一卷。《遗诗》二卷。补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清邵懿臣(1809-1861)撰。懿辰字位西,仁和(今杭州)人。道光十一年(1831)举人,官刑部员外郎。其学礼以李光地、方苞为宗,摈斥近世汉学家言。
二卷。清谭嗣同(1865-1898)撰。谭嗣同,字复生,号壮飞。湖南浏阳人。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初官江苏补知府,光绪二十四年(1898)提四品衔军机章京,参与戊戌变法,9月政变失败,与杨锐、刘
一卷。唐代释慧净撰。释慧净生平事迹详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》辞条。该经疏严考细作,所释为唐玄奘所译经本。注疏甚为详尽。立五种般若,即一实相,二观照,三文字,四境界,五眷属,以为正宗。以十门分别注疏其经
四卷。明董炳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炳字文化,号怀鹤,泗州(今江苏宿迁东南)人。董氏继承家传秘方,分类编撰而成此书。因当时淮水泛滥,董氏避居楼上以成是书,故以“避水”为名。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
一百一十种,六百五十二卷。清钱熙祚编。钱熙祚字锡之,金山(今江苏镇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代藏书家,善长校勘古籍。道光初年,钱熙祚得张海鹏《墨海金壶》残版,并增补五十六种,成此丛书。钱氏因张海鹏所刊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