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法直图

韵法直图

一卷。作者不详。明梅膺祚作《字汇》时,取《韵法直图》和《韵法横图》附于书后,这两种韵图影响很大,仿效两图体例的作品很多。《韵法直图》梅氏序云:“韵学自沈约始,而释神珙继以等韵,列为三十六母,分为平仄四声,亦既摅性灵之奥而泄造化之玄矣。顾通摄门繁,而肤浅莫测,予苦之。壬子(1612年)春,从新安得是图,乃知反切之学,人人可能者。图有经有纬,经以切韵,纬以调声,一切一调,彼而合凑,盖有增之不得,减之不得,倒置之不得,出自天然,无容思索,稍一停思,竟无声续矣。图各三十二音,上下直贯,因曰《韵法直图》。”这部韵图从根本上改变了宋元以来两呼四等的观念,以及按呼等列图的制作体例。随着语音变化,明袁子让《字学元元》、叶秉敬《字孪》等已表现出合四等为二等,分两呼为四呼的倾向。《韵法直图》则首次给呼类以确切名称,使旧等韵的两呼四等说彻底结束,新等韵的四呼说渐加明确,这是近古语音史上的一件大事。它分开口、齐齿、合口、撮口四呼外,还有混呼、闭口呼、齐口呼、咬齿咬、舌向上呼、齐齿卷舌呼、齐齿卷舌而闭等。它的分法,或指韵头,或指韵尾,或指唇的形状,或指舌头直卷状态,显然不够科学严密,但它首先提出的开齐合撮为后代所保留,贡献颇大。它不受传统韵书束缚,基本以实际语音为根据分四十四韵系,列四十四图,每图的字呼类相同。其中有入声韵二十三部,配于阳声各韵系。声母沿用三十六字母,但“知彻澄娘”合于“照穿床泥”,实为三十二类。声调仍为平上去入四类。此书列图格式是:一图之内纵列三十二声母,横列平上去入四声,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,如“公”韵喉音(指见母)平上去入列“公贡穀”四字。韵目下注明五音(宫商等),一韵之后注明属于何呼。这部韵图所表现的基本是中原地区的读书音,本书的创新,对后代韵图颇有影响。本书亦有缺点,吴烺《五声反切正韵》云:“旧传《韵法直图》,颇便诵习,扫除字母,大有廓清之功。特其中阴、阳平相混,且多脱音,而上去入不免重复,其切脚二字,往往不准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驳箴膏肓评

    不分卷。章炳麟(详见《春秋左传读叙录》)撰。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《箴膏肓评》而作。该书按《春秋》十二公顺序,每公若干条,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《左氏膏肓》,然后摘录郑玄《箴膏肓》,接着摘录刘逢禄

  • 律宗灯谱

    八卷。清代释源谅(1705-1772)撰。源谅,为清乾隆时北京潭柘寺僧人。出家学法尤重律宗法门。他持律精严,研习律宗义理颇下苦功。积多年修持经验和文笔功底,撰成《律宗灯谱》一书。该书以弘扬律宗为宗旨,

  • 孟子辨证

    二卷。清谭沄撰。谭沄,湖南湘潭人。官郴州学正。是书首有沄自序,谓《孟子》一书,“先游齐后适梁”者系《史记》之误;以“魏惠成王为有后元年”者为《竹书纪年》之误;以“齐宣王移下十年”者为《资治通鉴》之误。

  • 圣学入门书

    无卷数。清陈瑚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瑚字言夏,号确庵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明崇祯十五年(1642)举人。贯通《五经》,务为实学,绝意仕进,从学者云集。著《求道录》等书。此书分为大学日程和小学日程二种。大

  • 王肃易注

    不著卷数。辑佚书,魏王肃撰,清黄奭辑,载于《汉学堂经解》中。王肃字子雍,历官侍中迁太常,后迁中将军,加散骑常侍。其事见于《三国志》魏志中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及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,其所作《易》传凡十卷,《

  • 云间二韩诗

    十六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清曹炳曾(约1711年前后在世)编。生卒年未详。曹炳曾字巢南,上海人。此编为明华亭莫廷韩、顾仲韩所作。莫是龙字云卿,以字行,更字廷韩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十岁善属文,以诸生六次

  • 枕经堂题跋

    三卷。清方朔著。方朔,生卒年不详。字小东,安徽怀宁(今属安徽)人。方朔善于骈文,工于隶篆,尝以文学、书法闻名于咸丰及同治年间(1860年前后)。《枕经堂题跋》皆是方朔对于当时著名鼎彝碑版的评论和考证,

  • 福堂寺贝余

    五卷。明茅元仪(详见《嘉靖大政类编》条)撰。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:“崇祯三年,余守大将军,以傲罢,为头陀于是寺,有所感而识之。”也就是说,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。内容杂记古今,语无伦次,议论也多偏颇。

  • 毛诗舒氏义疏

    一卷。旧题舒援撰。清马国翰辑。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。《隋志》经部诗类著录《毛诗义疏》二十卷,舒援撰。《唐志》以下目录皆不著录,可见失传已久。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《毛诗草木虫鱼疏》三卷后,后魏安丰王元延

  • 其发编

    四卷。明曹于汴(1554-1630)撰。曹于汴字自梁,安邑(今山西省运城县)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。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。遇事敢言。熹宗即位,迁左佥都御史,佐赵南星主京察,力扶善类,为魏忠贤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