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皇朝通志

钦定皇朝通志

一百二十六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清朝通志》。是书共分二十略,计有“氏族略”十卷,“六书略”三卷,“七音略”四卷,“天文略”六卷,“地理略”八卷,“都邑略”四卷,“礼略”十二卷,“谥法略”八卷,“器服略”六卷,“乐略”二卷,“职官略”八卷,“选举略”三卷,“刑法略”六卷,“食货略”十六卷,“艺文略”八卷,“校雠略”八卷,“图谱略”二卷,“金石略”七卷,“灾祥略”三卷,“昆虫草木略”二卷。卷首有“凡例”十二则。宋代郑樵曾撰《通志》二百卷,分帝纪、皇后列传、年谱、谱略、列传等目,记事起自三皇、终于隋代。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《续通志》,门类沿袭《通志》,记事上接《通志》,止于明代。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(1616),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(1785),不但体例与《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相比,省去本纪、列传、世家、年谱,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。如“都邑略”,《通志》载四裔,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;谥略”,《通志》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,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;“金石略”,《通志》分载泉币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,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;“天文略”,是志细述历数、仪象,比《通志》全面,“地理略”,是志备载各地河流,比《通志》详细,“六书略”,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,“七音略”,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。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《通志》相比,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,内容还是比较丰富,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。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《清朝通典》相同,两书相较,内容多有重复之处,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。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《万有文库》二集的《十通》合刊本。是志影印精装一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顾命残本

    一卷。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《尚书·顾命篇》残卷,从“末命女”起,到“盥异”止,一共只有九行,可能是唐代卫包改字之前的古本,其中“”、“誉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行”、“”、“启”等字,都很象是隶古定的遗字。

  • 菜山堂集

    八卷。《遗稿》五卷。清章金牧(约1671前后在世)撰。章金牧,字云李,号菜山,归安(今浙江湖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博闻强记,工诗文,顺治时拔贡,官柏乡县知县。著有《菜山堂集》。是集凡八卷,《遗稿》五卷。

  • 中庸合注

   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该书乃剽窃《四书大全》而成,内中于饶鲁等人的论说有所征引。书前有吴澄的序,虽于篇末称为序,篇首却称总说,与序体不符,似拼凑而成。

  • 庆诞记

    二卷。清张邦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子怀洵补注。邦伸字云谷,四川汉(今成都)人,官至河南固始知县。怀洵嘉庆举人,官至会理州学正。该书又名《稽古生辰录》,体例略似钱大昕《疑年录》,只记其生,不记其卒。凡帝

  • 孝经讲义

    一卷。清潘任(详见《郑注孝经考证》)撰。是书分目四十,每目为一篇。自第一篇至二十二篇,释孝经名义;论孝经为孔子所作;孝经有今古文之别;历代孝经学之传授;古代以孝立教;历朝尊重孝经;孝经纬有微言大义;孝

  • 吴文正公集

    一百卷。《私录》二卷。元吴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抚州崇仁(今属江西)人。宋咸淳间举进士不中,还乡筑草屋讲学,人称草庐先生。入元为官,至翰林学士,以经筵讲官主修《英宗实录》。此集前九十卷

  • 画眉笔谈

    一卷。清陈均撰。陈均,字康畴,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作有《画眉笔谈》。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豢养画眉之事。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将其列入存目,不过只是

  • 清真集校本

    二卷。清郑文焯(1856-1918)撰。郑文焯,字俊臣,号小坡,又号叔问、大鹤山人、冷红词客,正黄旗汉军籍,奉天铁岭(今属辽宁)人。尝自称山东人,如词集《瘦碧词》自著“高密郑文焯”,词集《比竹余音》自

  • 九曜斋笔记

    三卷。清代惠栋撰。惠栋见《新本郑氏周易》条。此书是作者的札记,涉及面较广,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,考据十分精详、广博。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,所以书中有许多“识粹道藏之论”,如卷一“卦气”、卷二“龟卜”等内

  • 雪舫诗钞

    八卷。清周宣猷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宣猷(生平详见《柯椽集》辞目)。此集共八卷。所录皆为其自乾隆十六年(1751)至乾隆二十二年所作之诗。分年编次。前七卷名《菤葹小草》,后一卷为《南巡纪盛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