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金匮心典

金匮心典

三卷。清尤怡(详见《伤寒贯珠集》)撰。又称《金匮要略心典》,为尤氏结合多年临床体会编撰而成。专门注释《金匮要略》。因纂注力求得其典要,故名“心典”。卷上载“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”等七篇;卷中载“奔豚气病脉证治”等七篇;卷下载“黄疸病脉证并治”等八篇,共二十二篇,认为原书最后三篇非仲景原书,故不采录。尤氏对《金匮要略》重加寻绎,改正原文传抄之误,删汰后人续增内容,注释明晰,切合临床,堪称较好注本。此书中尤氏间采诸家之说,如徐彬、成无己、赵良、程林、喻昌、魏荔彤、高鼓峰、寇宗奭等十几人。尤氏注释《金匮要略》,其宗旨为深求仲景本意,不以繁博为贵。《金匮要略》言简意深,尤氏之注释使其推论病机本原之渊奥之旨,悉归明显,可谓约而弥精。清氏著名医家徐大椿为之作序,称其穷微极本,十易寒暑而后成,并评曰:“其间条理通达,指归明显,辞不必烦,而意已尽,语不必深,而旨已传。虽此书之奥妙不可穷际,而由此以进,虽入仲景之室无难也。”对后世医家影响十分巨大。此书收入《医宗金鉴》。有雍正十年(1732)刻本,同治八年(1869)双白燕堂陆氏刻本,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复集

    三十八卷。明何景明(1483-1521)撰。何景明字仲默,号大复山人,河南信阳人。弘治十一年(1498)举于乡,年仅十六岁,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授中书舍人,官至陕西提学使。何景明志操耿介,与李

  • 舜典补亡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(详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《舜典补亡》一书坚信古文《尚书》,不信今本《尧典》与《舜典》之分篇。今传《舜典》前有“曰若稽古帝舜……”28字,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,其作伪甚明。奇龄遂弃之,截取今

  • 孔子庙堂碑唐本存字

    一卷。清翁方纲撰。翁方纲,详见《两汉金石记》条。虞书孔子庙堂碑,翻刻已尽失真面。宋拓也已非原物。唐本所存者尚有一千四百余字,元康里氏旧藏,至清代乾嘉年间,归李宗瀚所有。翁方纲择其要者摹录一百二十字,以

  • 俑庐日札

    一卷。罗振玉撰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虚书契》条。光绪丙午戊申(1906-1908)之间,罗振玉时官学部参事。曹务余闲,时与二三同好讨论金石书画以自遣。厂肆知其所好,每以吉金古迹及善本求售,因而见闻益广,每

  • 删定管子

    一卷。清方苞(1668-1749)选。方苞,字灵皋,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。康熙年间中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。有《方望溪先生全集》。方苞认为,《管子》一书“掇拾近古之政法,其义驳辞蔓,则众法家所附缀而成。且杂

  • 约园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郭雍(约1728年前后在世)撰。郭雍字仲穆,一字书禅,号约园,福清(今福建福清市)人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举人。本集收各体诗共二百余首。是集前后多属近体,古体歌行仅间存一二。今观其诗,惟五

  • 怀旧集

    二卷。明冯舒撰。(1593-?)冯舒字已苍,号默庵,又号癸已老人。常熟(今江苏常熟县)人,肆力经史百家,尤邃于诗。顺治初,构衅于邑令瞿四达,指所著《怀旧集》为谤讪,被杀。平生著述有《默庵遗稿》、《文构

  • 两朝疏草

    十二卷。顾尔行编。顾尔行,明代归安(今属浙江吴兴县)人。万历甲戌(1574)进士,官大名府推官。张瀚撰《疏议辑略》所载止武宗以前,故尔行复录世宗、穆宗朝诸疏,以续其书。明至世宗以后,纪纲日弛、议论日多

  • 奚囊手镜

    十三卷。明杨循吉(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条)撰。杨循吉好收藏异书,闻有秘本,必欲购成缮写。此书荟粹各家类书,颇称博赡。但卷帙浩繁,又不分门目,显得茫无体例。刘凤、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,后逐渐散佚。《明史

  • 刘敬书

    一卷。汉刘敬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刘敬本姓娄,赐姓刘氏,拜为郎中,后封二千户为关内侯,号建信侯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儒家《刘敬》三篇。马国翰从《汉书》本传中辑出三节,严可均编辑《全汉文》,尚有二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