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道德真经疏义

道德真经疏义

①十四卷。宋江澄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江澄,太学生,宋人,其余不详。撰有《道德真经疏义》。宋徽宗赵佶,曾经为《道德经》作解,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。江澄撰此书,就是为了疏证《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》。其书效仿杜光庭著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的体例,又与章安所作《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》体例相近。前列经文御注,次为解义疏证。逐句阐述,疏文繁衍;广引旧籍,多以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文理相参。然宋徽宗解释“道德”,其文简约;而江澄之疏,称道之为物,无所不在,无所不通,万物皆由道,赞成“道无尽而德可修”之论。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。如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认为其书“语皆精审”、“文理周密”,使读者“读徽宗之注,不觉其简;澄之疏文,不厌其繁。”然江澄注疏,局于御注,缺少宏通阐述,白璧微瑕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明《道藏举要》本。②六卷。宋赵志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赵志坚,一作至坚,金元间人,其余不详。撰有《道德真经疏义》。历代研究老氏之学的学者,一直对道德是否一体争论不休。赵志坚认为,道是微妙之本,德是慈济之迹,二者有别,主张分论。他将《德经》四十四章分为三类,第一,一章,立宗;第二,四十二章,广谈义理;第三,一章,结会归宗。这种分法与唐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将下卷四十四章分而为三(第一,一章,正开德宗;第二,四十二章,广明德义;第三,一章,总结前旨)相类似。赵志坚认为,以前诸家《老子》注疏,多依事物,不得道之真谛。故他所做释文,思去物华,念归我实,不依外物,直言其意,明白晓畅。《道德真经疏义》缺损很多,但从存录部分也可知该书体例。此书将各章分节注疏,章题之下,总论此章主旨,并于上文注疏之后依次写明节内句数。因而使整篇释文清晰明朗。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《老子》,实有可参之处。然其缺损较多,颇为可惜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吉石盦丛书

    四集,二十七种,四十一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编。此书是罗振玉侨居日本时编成的。丛书所收多为日本藏书家的藏书,以及巴黎、伦敦博物院收藏的敦煌卷子本著作。其中敦煌卷子本有敦煌唐写本唐陆德明《

  • 汉书辨疑

    二十二卷。清钱大昭(1744-1813)撰。钱大昭,大昕弟,字晦之,一字竹庐,江苏嘉定人。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,十八年(1813)卒,七十岁。学识博远,能实事求是。《汉书》多古字古言,钱大昭对《说文》训

  • 爝火录

    三十二卷。附录一卷。清李天根撰。天根字大木,号云墟散人,江苏江阴人。因南明为明之残余,如同爝火,因以名书。该书成于乾隆十三年(1748)。记载南明弘光、隆武、绍武、永历、鲁监国五王史事。起于顺治元年(

  • 鲁春秋

    一卷。清查继佐(1601-1676)撰。继佐字伊璜,一字敬修,号舆斋、东山钓史,浙江海宁人。人称东山先生、朴园先生。崇祯举人。工文史,擅书画。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。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。因庄廷“明史

  • 春秋识小

    八卷。清庄有可(详见《周官指掌》)撰。有可家传《春秋》今文经学,著作很多。《春秋识小》一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研究《春秋》,注意对微言大义的阐发。作者认为“《春秋》一字有一字之义,一句有一句之义,以

  • 诗余图谱

    三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明张綖辑。綖字世文,一作世昌,号南湖,江苏高邮人。生卒年皆不详。正德八年(1513)举人,八次会试皆不第。后谒选武昌通判。有《杜诗通》,已著录。是编取宋人歌词,择声调合节者一百一十

  • 六家诗名物疏

    五十四卷。署名冯应京。应京字可大,号慕冈,盱眙(今属安徽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进士,为户部主事,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。是书沿袭宋蔡卞《诗名物疏》推衍而成。其引证颇为赅博。每条之末,间附考证。如《郑风·

  • 广陵思古篇

    二十九卷。清汪廷儒编纂。汪廷儒,仪征人。此篇共二十九卷,分为:卷一至卷十江都人,卷十一,卷十二甘泉人,卷十三至卷十五仪徽人,卷十六至卷二十高邮人,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兴化人,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八宝应人,卷

  • 震川文集

    三十卷。《别集》十卷。明归有光(1506-1571)撰。归有光,字熙甫,昆山(今属江苏省)人。九岁能属文,弱冠尽通“五经”、“三史”诸书,师事同邑魏校。嘉靖十九年(1540年)举乡试,上春官不第。徙居

  • 绘孟

    十四卷。明戴君恩撰。君恩字忠甫,湖南澧州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至四川巴县知县。是书首有黄汝亨、胡澥二序,后有门人龚惟敬的跋文。大旨仿苏老泉批点《孟子》,对篇章字句,用提转、承接、结合等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