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质疑

质疑

一卷。。清任泰撰。泰字阶平,江苏荆溪(今宜兴县)人。此书卷首自识云:“经术有浅深,无是非也。必谓此是彼非,非面质圣人,何以知之?故于古人传注,不敢轻疑,亦不敢轻信。”其谓不敢轻疑也不敢轻信是对的,但认为经学是无是无非的,却不对。六经中经常有以经证经而其义确然无疑者。如果漫无是非,则随便信从某一家之说就行了,又何必孜孜矻矻,反复研究呢!例如,篇中谓:“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襚,穀梁谓惠公之母。范注云:‘妾不得体君,故以子为谥’。《疏》云:‘文公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。’成风既是僖公之母,此文与彼正同,是此经的解,不烦曲说矣。乃范注又云:‘仲子卒于孝公时。’夫使卒于孝公时,阅惠公一世,至隐元年始来归赗,其说难通。而范氏必为此说者,特泥于妾子未为君则不称夫人,不称夫人则不称谥,今见成风称谥,仲子不称谥,故创为是说。不知妾母用夫人之礼,自成风以下。成风以前,妾子为君,生不夫人,死亦不谥。惠公仲子、僖公成风,一也。岂必卒于孝公之时,始不称谥哉。”任氏既有此见,则经术果然没有是非吗?显然不是这样。篇中又谓“欧公之疑系辞,特识也。易者实象,举其象与辞而一一可见诸行事,今必推之未画纯卦之前,曰四象、两仪、太极,毋乃空谈乎!凡言易者卜筮之书,亦焚书时语耳。注家必信此书为孔子作,因以筮为开物成务之要,及至言数之文,则讳言浅术,不敢用五行家言,别求艰深奥义,以冀合乎圣人弘深之旨。真所谓郢书燕说,贤声或由此起,而其实皆非书意。”这是疑系辞而信五行杂说,不是又重蹈了轻信轻疑之失了吗?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绎义

    十四卷。清王曜南撰。曜南字灿文,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省)人。贡生。敦行嗜学,殚心经义,综核汉唐以来注疏,及宋五子书,剖析异同,数十年不辍。著有《礼书条考》、《乐律条考》、《诗经集义》、《毛诗采要》、《禹

  • 明名臣琬炎录

    二十四卷,续录二十二卷。徐紘(生卒不详)撰。徐纮,字朝文,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。明弘治年间进士,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。《明名臣琬炎录》系仿宋杜大圭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而作,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

  • 牧津

    四十四卷。明祁承撰。祁承,字尔光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进士,官至江西布政使参政。为官多年,深知吏治与民生之关系,遂广辑历代循吏事迹,分类编次,成为本书。首列“辑概”一卷,概述

  • 读书杂钞

    二卷。南宋魏了翁撰。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《周易要义》。此书为魏了翁随笔札记之文,多辨证经义之语。书中谓“哉生魄”,当作“霸”,霸、魄二字有异;“昭”为“韶”音,不始晋讳,皆合于《说文解字》之旨。但书中也

  • 石门碑■

    一卷。碑补一卷。清王森文撰。王森文,字春林,山东诸城人。官陕西雒南知县。嘉庆十九年(1814),王氏署略阳县事,游县境之石门,尽览摩崖石刻,乃尽拓其文,摹为一册。书中对原碑行数字数,以及断缺剥泐,详具

  • 金山县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龚宝琦、崔廷镛修,黄厚本等纂。崔廷镛,清光绪初年知事金山县。乾隆十六年(1751),知县常琬始创为志,道光间,邑人姚汭、钱照泰又续修之,此志为重修,成于光绪四年(1878)。卷首为凡

  • 大戴礼注补

    十三卷。清汪照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汪照,初名景龙,字纚青,一字少山,江苏嘉定县(今上海嘉定)人。贡生,负诗名,精考证,工八分书;尝佐王昶分纂《金石萃编》;游陕西,历主华原横渠书院;著有《三家诗义证》、《

  • 杞纪

    二十二卷,清张贞纂。张贞,字起元,山东安邱人。康熙十一年(1672)拔贡。十八年(1679)召征博学鸿词科,未赴。二十四年(1685)以史馆缺员再征,御试第三名,授翰林院待诏,未就,居家著述。《杞纪》

  • 礼说略

    三卷。清黄以周(详见《礼书通故》)撰。此书实即《礼说》之初稿。《礼说》共计七十五篇,此书仅四十四篇。但此书中有六篇是《礼说》中没有的:《五门》、《九拜》、《立马从马》、《六尊》、《冕弁服》、《慈母服》

  • 事偶韵语

    一卷,旧本称钱塘凌纬撰,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共收集有五言绝句一百首,书前自序云:“唐李瀚蒙求,以四言成编,诚便记览。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,未有增至五言者。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