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毛诗日记

读毛诗日记

①不分卷。清钱人龙撰。人龙字友夔,江苏吴县人。肄业于学古堂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。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,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、读书之难,于是聚书六万余卷,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,名之曰学古堂,招有志者来此读书。并延请吴县雷浚、新阳汪之昌为学长。定《十三经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说文》、《文选》等书为讲习内容。众人每日就各自所读之书写成日记,月终汇呈学长评阅。后雷浚、汪之昌从诸生读书日记中取其优良可观者付梓刊行,名之曰学古堂日记。钱氏此书即其中一种。作者以为毛诗异文自宋王应麟以下诸家考证业已精详,但对假借之字未有专论。钱人龙以许慎《说文》读毛诗,凡毛诗中用假字,即撮取许慎书或他书引其本字证之,以阐明诗三百篇假借之理。专训毛诗假借之字,此似为第一书,更兼考证精详确实,其价值自不待言。缺憾之处在胪采未及赅备,仍有遗漏。②不分卷。清申濩元撰。濩元字辛盙,江苏元和(今属苏州市)人。光绪十七(1891)年举人。此书是申濩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毛诗之日记。其书不分卷,不载原文,亦不尽释全经。凡有所见则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。疏解不以诗义为主,而以训释字词名物见长,多有辨驳前人之失,发诸家所未见者。如训述为匹,匹又训合,好逑即好合。又如僾与薆同,薆训为隐。则“僾而不见”则为隐而不见,皆确当中理。是编由雷浚、汪之昌收入《学古堂日记》。③不分卷。清张一鹏撰。一鹏字云博,江苏元和(今属苏州市)人。光绪十九(1893)年举人。此书是张一鹏读书学古堂时读书之日记。其书不载经文,亦不释全经。有所发明,分别条录并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。是编以辨释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为主,兼及孔氏《正义》、朱子《集传》、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诸书。其于考订郑笺、毛传之例尤为详备。总结为三种,一曰申传,进一步申明细说;二曰补传,补毛传所不及;三曰易传,易正毛传之误失。较早且系统地论说了传笺之关系。惜时易传之例胪采未及全备。④不分卷。清杨赓元撰。赓元字良孚,江苏吴县人。光绪二十(1894)年贡生。是编乃赓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诗之日记。书不分卷,不载原经,有所疏解则分别条录,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。起自《周南》、终于《唐风》,而不及雅、颂。其内容主要是以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、《经典释文》诸书辨证毛诗通假之字。虽不免有臆断失察之处,但多数信而有征。⑤不分卷。清夏辛铭撰。辛铭字颂椒,嘉兴桐乡县(今属浙江省)人。是编乃夏辛铭读书于学古堂时逐日所记。为其学长雷浚、汪之昌选入《学古堂日记》中。因是杂记读诗之所得,故不分卷,不附原文,亦不尽释全诗。凡有所得,有所疑,皆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而后条录之。辛铭是编亦不全,始于《周南》、止于《卫风》计十六则。其疏解多依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诸书对诗中通假之字加以辨驳。所论笃实严谨,搜采赅博。⑥不分卷。清凤恭宝撰。恭宝字永叔,江苏吴县人。此书亦是光绪初年读书苏州学古堂时之日记。由其学长选中付梓。书不分卷,不附原文,亦不尽释全诗。凡有所疏论皆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而条录之。此编始于《邶风》、终于《陈风》,只八条。主要是参考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以及孔颖达《正义》、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诸书,汇列诸说,评定是非,择善而从,间或亦有独到之处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⑦不分卷。清陆炳章撰。炳章字菊裳,太仓州(今江苏省太仓县)人。生平及仕历皆不详。是编即陆炳章在学古堂读毛诗之日记,由雷浚选入学古堂日记并付梓印刷。因是读书日记,所以书不载原经,不尽释全诗,凡有所发明皆条录之,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为题目。所论始于《周南》,终于《卫风》。或训释诗意,或考订文字,对已有诸家之成说进行辨驳。然疏漏之处时有所见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⑧不分卷。清郏鼎元撰。鼎元字勋伯,江苏元和(今苏州市)人。此书即学古堂日记之一种。书不分卷,不载原文,亦不尽释全经。有所发明皆条录之,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目,所论或训诂文字,或诠释诗意,往往瑕瑜互见。⑨不分卷。清徐鸿钧撰。鸿钧字圭庵,江苏吴县人。是编为《学古堂日记》之一种,不分卷,不附原经,亦不尽释全诗。所作疏解皆标举篇目及经文而后条录之。所论始于周南,终于小雅。以考释文字为主,能在综合前人之说基础上而出己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本事方

    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。

  • 养羊法

    一卷。汉卜式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卜式,西汉河南人,早年从事畜牧业,多次捐助汉政府。武帝时被封为郎,官至御使大夫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农家类后有注说,梁代有《卜式养羊法》一卷,已亡佚。《续四库全书

  • 鳌溪文集

    二卷。元周闻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闻孙,字以立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此集前有永乐(1421)邹缉序。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。会试中乙榜。揭傒斯荐入史馆,奏修宋、辽、金三史应以宋为正统,不合统治者意图,出为

  • 易经浅说

    八卷。明陈琛(1477-1545)撰。琛字思献,号紫峰,福建晋江人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,后辞官归乡终养。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,不赴;再起江西提学佥事,也没有去上任。事迹附

  • 水龙吟

    燕忙莺懒芳残,正堤上、柳花飘坠。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闲趁游丝,静临深院,日长闭。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、风扶起。 兰帐玉人睡觉,怪春衣、雪霑琼缀。绣床旋满,香球无数,才圆却碎。时见蜂儿

  • 绿杉野屋集

    四卷。清徐以泰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徐以泰字陶尊,德清(今浙江湖州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国子监生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官阳曲县知县。徐以泰工诗。其诗皆早年所作,故骨格未就,而时有隽句。该书《四

  • 重学

    十七卷首一卷。英国胡威立(生卒年不详)撰,英国艾约瑟(详见《格致质学启蒙》)口译,海宁李善兰(详见《方圆阐幽》)笔述。所谓重学,今称为力学,又名机械学。西方力学传入中国,首推是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(15

  • 露香阁诗草

    一卷。清严蕊珠撰。严蕊珠,生卒年不详,字绿华,江苏吴江人,诸生严家绶之女。清代诗人。自幼夙慧好学,聪明绝世。年十七即著有《露香阁诗草》。年二十未嫁而卒。此书前有吴江女史沈昭华、其兄严秩所作的序言。共收

  • 政学录

    五卷。清郑端撰。郑端,字司直,直隶枣强(今属河北)人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官至江南巡抚。本书仿吕坤《明职》体例、内容而作。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、法规,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。所列

  • 四阿含暮抄解

    二卷。晋代释道安撰。道安生平事迹详见《人本欲生经注解》辞条。《四阿含暮抄解》旧不题撰者姓名,只称符秦沙门鸠摩罗佛提等译。该书序言题称有悬数悬事。以三法层层说解善恶无记之法,把法善称之为德,以合四谛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