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书丛说

读书丛说

六卷。元许谦(1199-1266)撰。谦字益之,晚号白云老人,学者称白云先生。江浙省金华(今属浙江省)人。元代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。谦自幼勤奋好学,于书无所不读,延璠初,居东阳八华山讲学,从学者多至千余人,四方之士以不及其门为耻。无意功名仕途,里居四十年,公卿屡荐,皆不就。卒谥文懿。《元史》入《儒学传》。著述除《读书丛说》之外,尚有《诗集传名物抄》、《白云集》等。谦受学于金履祥,尽得金氏所传,学术思想宗主朱熹。所作诗文不甚留意文字辞藻,其诗于理趣之中颇富形象,文亦醇古,无宋人语录之气。自蔡沈《书集传》问世,学者乐其简易,注《尚书》者多主蔡氏,不复参考他说,谦则不受当时学风影响,说解《尚书》广稽事实,兼取诸书之长,不专主一家之说。谦学识渊博,考据《尚书》天文、地理、名物、典制、史事等多有独到见解,于旧说多有驳正。宋末元初说经崇尚空谈,许谦独重考据,其学风尤属可贵。至于该书说解六律、五声,大段抄录《律吕新书》;说解唐虞之修五礼,大段抄录《周礼·大宗伯》之文;说解《酒诰》太史、内史,大段抄录《周礼·太宰》六典、八法、八则、八柄之文,则稍嫌泛滥而无节制。此书始刻于元至正六年(1346),原版久佚。库书所据乃浙江吴玉墀家藏本,该本第二卷缺4页,第三卷缺6页,第五、第六两卷各缺4页,库书无从校补,缺页一仍其旧。该书现存清钞本四部,北京图书馆藏两部,上海图书馆藏一部(存五卷,缺第六卷),湖北省图书馆一部。此外尚有《学海类编》本、《金华丛书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氏传家集

    四卷。附《陆氏先德录》一卷。清陆乃普(1812-1889)辑。陆乃普,字秋丞,一字南临,晚号鸭阑旧主,江苏吴江人。国学生,以军功起家,早年于嘉咸间入清将胜保、多阿隆幕下,参赞军机,累战太平军、稔军于江

  • 学庸训蒙琐言

    二卷。署乳山山人集,不著名氏。书首有自序,言用朱子读书,《论语》用冷看法,《孟子》用熟读法,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尤用熟读法,逐字理会。凡虚字的轻重缓急,抑扬曲直,前呼后应,仰承俯注,务求其神气协合,血脉

  • 半农春秋说

    十二卷。清惠士奇(详见《半农易说》)撰。惠士奇之父惠周惕,擅长说经,力追汉儒之学。惠士奇承其家学,青出于蓝,尤精于三礼。此书以礼为纲,以《春秋》之事为目,分类排比,并节取三传附之于下,亦闻以《史记》诸

  • 尚诗征名

    二卷。清王荫祜撰。荫祜字子受,直隶正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。前有序以言著书之旨在于引《尚书》之例考证作者。分甲、乙两篇,甲篇六十条,为已定之说,标明各篇作者及依据。乙篇十五条为未定之说

  • 三十国春秋辑本

    不分卷。清汤球撰。汤球辑有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,该书共编辑了十八种史部久佚之书,包括萧方等的《三十国春秋》、常璩的《蜀李书》、和苞的《汉赵记》、武敏之的《三十国春秋》、田融的《赵书》、吴笃的《赵书》、王

  • 海源阁丛书

    六种,三十六卷,附录三卷。清杨以增(1787——1855)编。杨以增字益之,一字至堂,聊城(今山东聊城)人。一生酷爱藏书,所藏之书有数十万卷,建海源阁,刻有《海源阁丛书》,五种为汉蔡邕《蔡中郎集》十卷

  • 大乐律吕元声

    六卷。附《律吕考》四卷。明李文利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文利字乾遂,号雨山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成化庚子(1480)举人,官至思南府教授。是书依据《吕氏春秋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,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

  • 文则

    二卷。宋陈骙(1128-1203)撰。陈骙生平详见《南宋馆阁录》辞目。据《太平御览》引挚虞《文章流别论》称:“文章句法,推本六经,兹其权舆也。”刘知几《史通》特出《摸拟》一篇,于貌同心异、貌异心同辨析

  • 方舟经说

    六卷。李石(1108-?)撰。李石字知几,号方舟,资阳(今属四川)人,南宋经学家。少从苏符游学,绍兴进士乙科,为成都户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)赵逵荐为太学博士,因直性径行,不附权贵,后罢为成都学官,

  • 梅溪缩临唐碑题跋

    一卷。清钱泳撰。钱泳,字梅溪,浙江钱塘人。著有《金涂铜塔考》一卷。本书所录题跋,本附于钱氏《缩临唐碑石刻》之后。咸丰中,孙三锡摘录其石刻中所题跋语,冠以梁同书、阮元、翁方纲、孙星衍、钱保、潘奕隽、清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