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诸子平议

诸子平议

三十五卷。清俞樾撰。俞樾生平见“广雅释诂疏证拾遗”。《诸子平议》仿照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体例,所平议者为《管子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商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春秋繁露》、《贾子》、《淮南内篇》、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,凡十五种。依照原著顺序,摘录文句,加以考辨,大凡在于考订讹舛、审定字义、发明通假、正其句读等。宗法高邮王氏父子,以古音求古义,不限形体,颇多精意,为学者所称道。唯刻意求新,武断凿空之论,时或有之,论者谓其精审远逊于王氏父子之书。《诸子平议》收入《春在堂全书》,有光绪十五年(1889年)刊本;中华书局1954年印本通行。

三十五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省德清县人。道光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,河南学政,因事罢职。后侨居苏州,主讲苏州紫阳书院、上海求志书院、德清清溪书院、归安龙湖书院等。而主杭州“诂经精舍”达三十年。同治年间总办浙江书局,精刻子书二十二种。提倡通经致用,主张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。撰述宏富。著有《群经平议》,《古书疑义举例》,《春在堂随笔》,《右台仙馆笔记》,《茶香室经说》,《宾萌集》,《春在堂杂文》,《春在堂诗编》等。《诸子平议》是俞樾的一部杂考之作,俞樾训诂主汉学,义理主宋学,治经以王念孙、王引之父子为宗,是仿《读书杂志》而作,为读古书之一助,大体内容撰述治先秦诸子等,共十五种。有《管子平议》六卷、《晏子春秋平议》一卷、《老子平议》一卷、《墨子平议》三卷、《荀子平议》四卷、《列子平议》一卷、《庄子平议》三卷、《商子平议》一卷、《韩非子平方》一卷、《吕氏春秋平议》三卷、《春秋繁露平议》二卷、《贾子平议》二卷、《淮南内篇平议》四卷、《扬子太玄平议》一卷、《扬子法言平议》二卷。诸子之书,文辞深奥,且多古文假借字,诸家注疏,不能尽通,后人传写,又不免颠倒错乱。俞樾列举诸子中疑难之句,正其句读,审其字义,疏通古文假借,多有精义。该书也收入俞樾《春在堂全书》。有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刊本,有中华书局1954年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禹贡合注

    五卷。夏允彝(?-1644)撰。允彝字彝仲,号瑗公,谥文忠,后改忠节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明末学者。崇祯十年(1637)进士,授长乐县知县。福王朱由崧时,召为吏部主事。后南都陷落,投水而死。

  • 邹南皋语义合编

    四卷。明邹元标(1551-1624)撰。邹元标字尔瞻,别号南皋,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万历进士,历任吏科给事中、吏部员外郎、刑部员外郎、刑部郎中、刑部侍郎、左都御史等职。曾建仁文书院,后又建首善书院,与

  • 尚书故实

    一卷。李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李绰的生平,史书记载不详。据劳格《郎官石柱题名考》卷十九云,绰为赵郡李氏吏部侍郎纾曾孙宽中子,字肩孟。唐昭宗曾与太常博士钱珝争内官朝服事。又,石刻《升仙庙兴功记》题尚书

  • 谢宣城集

    五卷。齐谢朓(464-499)撰。谢朓,字玄晕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世称“小谢”,以别于谢灵运。是南朝齐著名诗人,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明帝时为中书部,出任宣城太守。以《北楼吟咏》为世盛传,诗家皆称

  • 孝经章义

    一卷。清方宗诚(1818-1888)撰。方宗诚字存之,安徽桐城人。著述有《春秋集义》十二卷、《孝经章义》一卷、《柏堂文集》六编九十余卷等。宗诚学宗紫阳。是书不以《孝经刊误》为是,认为孝经全书文理接续,

  • 说文长笺

    一百四卷。明赵宦光(?-1625)撰。亦作赵颐光,字凡夫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,读书稽古,精于篆书。著作尚有《六书长笺》、《篆学指南》等。此书以宋李焘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为底本,而

  • 若金集

    二卷。明彭百炼(约1431前后在世)撰。彭百炼,字若金,泰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)进士,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。著有《若金集》。是集前有任敬敏序,称“其遗文分为十四卷”。

  • 焦氏笔乘

    八卷。明焦竑(详见《支谈》条)撰。此书为辑录琐屑考证和零星议论的笔记。焦竑博学多才,因之此书所谈范围甚广。杂论经史艺文,间记琐事。其考证旧闻,多有可采;琐事议论,兼涉名理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但因涉猎

  • 易象

    二卷。清王明弼撰。王明弼字亭二,陕西人。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。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,而各敷衍数语于后,实无发明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孟子列传补编

    一卷。清张承燮纂。承燮,清末人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张氏以《史记》中孟子事迹记载简略,而与各世家及《六国年表》多自相矛盾,故取历代言孟子较详者,为之补缺、订正,分段叙述孟子幼学时事及游历之事。此书有光绪